1. 日本時代有色印刷明信片,圖片影像為3名原住民男子排成一列走在山區泥土路上,背上以木架分別依序背負著1著和服及撐陽傘女子(左)、穿洋服的小女孩(中)、裝箱物品及皮箱(右)。 2. 明信片正面底邊印刷文字「(南蕃バタカン社)人物又ハ種種ナル品物ヲ運搬ス」(中譯:原住民巴達岡社人員及物品運輸方式)。背面印刷文字「郵便はかき,POST CARD,Correspondence,Address」。右上角郵資黏貼處方框內印刷文字「Postage 1 1/2 Sen domestic 6 Sen foreign」,右下角有鉛筆書寫文字「750」,其餘空白。 3. 明信片註記「南蕃バタカン社」,譯為巴達岡社(漢名又作巴達幹,日文バタカン,拼音Batakan),屬今太魯閣族之舊社,約在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附近,日本時代屬花蓮港廳研海支廳。1914年日軍征討太魯閣,從埔里經過霧社,越過合歡山,下到天祥,再從太魯閣閣口出來,當時此路由原住民獵徑改為軍用道路,1914年征討完後在合歡山的部份(即太魯閣的卡拉寶至埔里霧社之間)便荒廢。1915年日軍把太魯閣裡面各個部落作一個相互聯繫,修築了一些理蕃道路,從太魯閣口經過巴達岡,走過錐麓斷崖到天祥,也就是內太魯閣道路(即錐麓古道)。1935年日本人繼續修築合歡越,把中間這一段沒有聯繫的部份把它聯繫起來,是為合歡越道路,從霧社上合歡山,經卡拉寶,然後至太魯閣閣口,總長145.3公里。巴達岡是當年往來塔比多(今天祥)、新城間旅客住宿的驛站,日軍在此設有駐在所,當年設有俱樂部、教育所、倉庫、療養所和交易所,曾經非常的繁華。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