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守護臺灣:臺灣軍特種演習實況》

跟《守護臺灣:臺灣軍特種演習實況》有關的相片,共10張
跟《守護臺灣:臺灣軍特種演習實況》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守護臺灣:臺灣軍特種演習實況》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守護臺灣:臺灣軍特種演習實況》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守護臺灣:臺灣軍特種演習實況》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守護臺灣:臺灣軍特種演習實況》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守護臺灣:臺灣軍特種演習實況》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守護臺灣:臺灣軍特種演習實況》有關的相片,第7張
跟《守護臺灣:臺灣軍特種演習實況》有關的相片,第8張
跟《守護臺灣:臺灣軍特種演習實況》有關的相片,第9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守護臺灣:臺灣軍特種演習實況》

1. 《守護臺灣:臺灣軍特種演習實況》膠卷影片組,共1組4件,包括硝酸片基之原拷貝片1件、醋酸片基之翻底片1件、聚酯片基之翻聲片1件以及聚酯片基之複製拷貝片1件,膠片規格均為35mm,黑白有聲紀錄片。本片之「原拷貝片」為日治時代作為放映使用的拷貝片,其影像為正像,因年代久遠膠卷狀況不佳;此放映拷貝片為臺灣發現唯一版本,已無底片可以複製,故升格命名為「原拷貝片」,意思為最原始保存版本;「翻底片」及「複製拷貝片」為發現原拷貝片後,於2005-2006年為了保護原件所印製,前者係將原拷貝片重新翻底印片,其影像為負像,用以製作正像的拷貝片;後者即是以翻底片印製而成的正像拷貝片。「拷貝片」及「翻底片」為電影膠卷沖印所使用的名詞。電影膠卷沖印的流程大致為:原底片(負像)→工作拷貝(工作用,正像)→套底→放映拷貝片(由原底片印製所得,正像)。「原底片」為實際感光拍攝所得,僅有一份十分珍貴,因此後製前會先將原底片沖印一份「工作拷貝」,用以進行剪接工作;「套底」則是依照工作拷貝的剪接點對應回原底片進行剪接,完成後再搭配聲音與字幕印製「拷貝片」,作為發行、戲院放映使用,視需求會製作負像的「翻底片」以及僅有聲音的「翻聲片」,用以進行大量拷貝。 2. 《守護臺灣:臺灣軍特種演習實況》由臺灣總督府出資,委請日本映畫劇場企畫部(簡稱日映)拍攝製作,片長約7分鐘左右,影片開頭標註有「臺灣特種演習實況(昭和九年六月下旬)」。內容主要記錄了1934年6月臺灣軍在臺北、新竹兩州舉行特種演習的情形,影片畫面從迷彩偽裝的臺灣軍特種演習統監部建築物展開,以字卡標示:假定6月26日受到敵軍攻擊,臺灣全島進入警備及防空狀態,並且有模擬敵機由四面八方攻擊臺灣的畫面。影片中可以看見民眾偽裝掩體工事的演練、日本皇宮派來使者傳達聖旨、商工婦人會街頭販售防空手巾、軍方高層視察演習狀況,模擬空襲的部分則有疏散民眾到避難所、遭受毒氣攻擊時的防護等措施,亦有高射砲等武器操練的畫面。影片主要以字卡及少量日語旁白說明情節內容。 3. 本片由臺灣總督府出資委請日本映畫劇場企畫部(簡稱日映)拍攝製作,拍攝團隊於臺灣進行至少為期一個月的拍攝作業,除了記錄特種演習的實況也到臺灣各地拍攝,製作介紹臺灣風土的影片,完成了影片《全臺灣》7卷。 而本片拍攝的臺灣特種演習則是於昭和9年(1934年)6月24日至6月29日舉行,是臺灣軍司令部在一般演習之外,因應臺北州、新竹州遭遇空襲的預想狀況所發起的「特種演習」。 4. 本片所記錄的特種演習,從當時的籌備情況與相關報導,以及委請拍攝團隊記錄等資訊看來,是具有一定規模並且受到重視的一次演習;影片中除了呈現演習的情況,也透過武器的聲響、配樂的使用,來營造空襲攻擊的危急與緊迫。同年的7月31日《臺灣日日新報》曾有此部影片於新竹有樂館映演三日的消息。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34~2008, 年代描述: 1. 影片攝製於1934年。 2. 原拷貝片製作年代約於1934-1945年。 3. 翻底片及複製拷貝片製作年代為2008年。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地名
製造地: 臺灣、臺北市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