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兩婦人與四孩童合照玻璃底片

跟兩婦人與四孩童合照玻璃底片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兩婦人與四孩童合照玻璃底片有關的相片,第1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兩婦人與四孩童合照玻璃底片

1. 這張玻板四周可以看到硫化銀的銀色反光現象,所以是屬於底片的藥膜面也是底片的反面。 畫面中人物的臉部有塗紅, 後排站立女士的胸前有紅色污漬,這是故意修整的,原因是底片在顯影過程中,不小心損傷了藥膜,所以先以紅墨水補點, 如此洗出的照片上變成白點,然後再用毛筆沾黑墨汁仔細地修補。 2. 拍攝內容是兩位婦人與四位孩童的合照。左邊第一位為短髮的女孩童,身穿七分袖短上衣與短裙,雙腳穿一字式扣帶平底鞋,左邊第二位是穿著西式大衣長外套的婦人,中間是一位男孩童戴著帽子,身穿長袖短上衣 、開襠褲,雙腳穿繫鞋帶包鞋。右邊第二位為抱著小嬰孩坐著的婦人,身穿立領長袖上衣與裙子,雙脚穿一字式扣帶鞋。婦女手抱的嬰孩坐在她大腿上,頭戴童帽,穿格紋童衣,赤腳。最右邊是一位男孩童,身穿長袖短上衣長褲,腳穿繫鞋帶包鞋,手上抱著魚樣的玩具,背景是宅院的一隅。 3.「塗紅」,玻板時代的感光乳劑對紅棕色感光力低,因此人臉或皮膚會顯得暗沉,為了還原底片中景物或人物的明暗度,進而發展出人工修整的技巧,就是在黑白底片上,將景物局部塗上紅墨水,再利用淡色的紅墨水塗層可以減少印製相片時的曝光量,因此得到白皙的皮膚效果,讓沖洗出的照片更加真實並美化,且能使景物更加立體。直至1960年代,都還有相館使用這種方法。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20~1930, 年代描述: 從服裝推估為1920-1930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