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西班牙8里爾銀幣

跟西班牙8里爾銀幣有關的相片,共5張
跟西班牙8里爾銀幣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西班牙8里爾銀幣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西班牙8里爾銀幣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西班牙8里爾銀幣有關的相片,第4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西班牙8里爾銀幣

西班牙卡洛斯四世國王(Carlos IV,1788-1808年)時期製作的8 里爾(real)銀幣,產製地在西班牙王國。里爾銀幣在西班牙菲利浦二世〜卡洛斯四世(Felipe Ⅱ〜Carlos IV)時期流通,為西班牙在菲律賓建立據點後,歐洲人在東方使用的通貨,荷蘭也使用。當時從西班牙的殖民地,至南亞各地的西班牙、葡萄牙人的通商地域,都流通這種貨幣。臺灣也有流通,到清代也一直延續使用。里爾幣值有1/2 里爾、1里爾、4里爾、8里爾等,目前市場較常見為8里爾。一個8里爾銀元大約重27餘克,一兩約重37餘克,折算下來大概是8里爾銀元折7錢2分(紋銀一兩),所以當時漢人用所謂「七二銀」來泛指重七錢二分的銀幣。當時使用這種銀幣的閩南人直接將里爾此外來語轉化稱呼為「鐳」。清代《廈門志》也寫道:「又有紅銅鑄者,中肖雌虎,名曰鐳,以當錢文之用」。現在新加坡的福建人稱呼錢就叫「鐳仔」。對於外國來的「洋錢」、「番銀」,民間自然看不懂幣面上的洋文,故常用幣面上圖案來稱呼。例如西班牙銀幣除稱為「鐳」之外,大概在18世紀後所鑄的銀幣上,因幣面印刻國王像,看起來像佛頭,被臺灣人稱呼為「佛銀」、「佛頭銀」、「佛面銀」、「佛首銀」等。除了「佛銀」稱呼外外,還有「雙柱」。所謂「雙柱」是西班牙銀元的幣面印刻有二個柱子,頗像蠟燭,故俗稱「雙柱」。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804~1804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地名
製造地: 西班牙王國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