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物件為新南港奉天宮進香牌,即為新港奉天宮。錫製,不規則狀,牌面其中一面刻有「新南港」、「天上聖母」、「香火」等字及圖案,另一面則為佛祖圖案與「新南港」字樣,皆為半立體浮凸。此進香牌或為該宮廟所製造之產物,作用與平安符等物品相似,不一定與進香活動有直接關連。 2.新港奉天宮與新南港之關聯,是因為新港昔日地名為笨港,但笨港溪易氾濫,便有了笨北港與笨南港之別。後笨南港居民遷徙至距離笨港約三公里外的麻園寮,建立新街市,稱為「笨新南港」,因笨字不雅,去笨稱之「新南港」,後再簡稱為今日之新港。新港奉天宮,座落於嘉義縣新港鄉,起源於明天啟二年(1622)信徒恭請「船仔媽」來臺,康熙39年(1700)笨港居民合建天妃廟,後因洪水氾濫而遷徙,嘉慶16年(1811)奉天宮落成。 3.進香原指信徒至名山寺廟朝拜,臺灣因早期移民而移植原籍神明,出現不少分靈或分香的廟宇,因而出現回到祖廟進香以維持其靈威與虔誠性的活動。臺灣著名的進香聖地以王爺廟與媽祖廟為盛,如臺南市南鯤鯓代天府以及大甲媽祖與白沙屯媽祖。進香是為了掬取香火,使本廟的香火興旺,故有更新、增強香火的意義,活動本身亦是社會變遷、常民文化的展現。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