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縱橫雜誌社出版《縱橫》月刊第2卷第5期第11號

跟縱橫雜誌社出版《縱橫》月刊第2卷第5期第11號有關的相片,共4張
跟縱橫雜誌社出版《縱橫》月刊第2卷第5期第11號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縱橫雜誌社出版《縱橫》月刊第2卷第5期第11號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縱橫雜誌社出版《縱橫》月刊第2卷第5期第11號有關的相片,第3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縱橫雜誌社出版《縱橫》月刊第2卷第5期第11號

  此為縱橫雜誌社1982年1月出版的《縱橫》月刊第2卷第5期第11號,內容計有〈公道何在-冷看華美企業的倒閉秀〉、〈論政府與民眾關係-敬就所謂「二分法」與「制衡」請教於林主席暨蔣上將〉(唐大凱)、〈「我要做個好縣長!」-邱連輝談屏東縣政〉(孫偉文)、〈新鮮、搶眼、有趣-側看一年來的立法院〉(文彥)、〈民國七十年在立法院〉(張化仁)、〈《大陸民主運動系列專文之一》革命死了!革命萬歲!-人道主義的王希哲〉(唐沽)、〈調整科系不如修改課程〉(吳衷)、〈政黨政治不是「打天下」的政治〉(李怡仁)、〈賄選與監聽〉(簡振輝)、〈監察院不應成為「存查院」〉(楊晉)、〈監察院違憲了嗎?-對「監察院總檢討會」的總檢討〉(梅芷望)等。   此件為縱橫雜誌社出版的《縱橫》雜誌,最早於1981年由鄭臨安創刊,由宋文誠主編,為1980年代的黨外雜誌之一。《縱橫》試圖連接黨內與黨外勢力,讓國民黨能正視黨外勢力,產生兩黨競爭的利民主改革。另外在統獨立場上,《縱橫》雜誌則反對臺灣獨立,偏向統一立場。   「黨外」一詞主要為非中國國民黨的臺灣政治勢力,而「黨外」政治勢力,主要的宣傳方式為「黨外雜誌」,「黨外雜誌」最早如1950年代的《自由中國》、1970年代的《大學》、《臺灣政論》,後在1980年代「黨外雜誌」發展蓬勃,代表刊物為《八十年代》與《美麗島》,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黨外雜誌」在當時激起了臺灣民眾的民主意識,也逐步促成了言論自由開放。(蕭淑玲,2006,153-155)。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82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地名
製造地: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