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888年(光緒14年)6月19日欽命二品銜福建分巡台澎兵備道兼按察使霍伽春把圖魯唐告示

跟1888年(光緒14年)6月19日欽命二品銜福建分巡台澎兵備道兼按察使霍伽春把圖魯唐告示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1888年(光緒14年)6月19日欽命二品銜福建分巡台澎兵備道兼按察使霍伽春把圖魯唐告示有關的相片,第1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1888年(光緒14年)6月19日欽命二品銜福建分巡台澎兵備道兼按察使霍伽春把圖魯唐告示

  此物件為捲軸一幅,為〈欽命二品銜福建分巡臺澎兵備道兼按察使銜霍伽春巴圖魯唐〉的告示,發佈日期為清光緒14年6月19日,次件物件中提到之「霍伽春巴圖魯唐」即為唐景崧。   此件所提及的事件為臺江內海的海埔地開墾戶因為魚塭受到大雨沖毀,使得承租此地的墾戶退換,由原先的施吉安換為當時的富有仕紳周宜記。臺江內海於17、18世紀時為臺南安平附近的大潟湖,為沙洲圍繞的內海,而在曾文溪改道、臺灣西南部洪水氾濫後,內海逐漸淤積,成為尚未開發的新生地,適合建設為魚塭或是開墾為田地(曾品滄。2015。129。)。   臺江海埔地的開發始於清領道光年間,雖由於地層不穩定、土地含鹽高,因此不利耕種,但適宜採捕海產、曬鹽、開設魚塭,其中魚塭獲利頗豐,繳納「塭餉」並開墾魚塭成為有力人士的主要目標,形成道員(地位次於管轄福建省的布政使司的官員)-管事-富紳的官商合作結構,再者地方官員奉行「原額主義」(僅上繳中央政府指定的數量,而非因應經濟變動或成長繳交不同稅收),且此地易受風災水患,所以這筆未被追查的稅收成為了道員的「外款」,雖不乏有官員中飽私囊,但如徐宗幹或劉璈等積極任事的官員則是成為彌補行政資源不足的重要金源。官商合作雖可能造成壟斷的局面且有失公平,但也有助於更多商業資本的引入,使產業發展更具規模且效率,進而促進臺灣的養魚事業(曾品滄。2015。164-166。)。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地名
製造地: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