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白色單層布料盤花刺繡肚兜,兜腹下方有一個口袋及袋蓋。腰角部份以藍色絲線綴縫藍色繩帶作成的圈耳,以接繫綁縛的繩帶。邊條繡面繡以八角花、鋸齒、正反V形等幾何圖形,繁複工整,與傳統漢族刺繡形式截然不同,富含平埔族文化特色。兜面圖樣重複繡「雙鳳牡丹」及花卉圖案,象徵天下太平、美好、幸福與繁盛。 閩客肚兜以扇形居多,裝飾多從鎖鏈繡、滿繡,且以吉慶圖案如花、鳥、如意紋等為主,多飾口袋,作收藏貼身物用。肚兜相傳漢代已有,清代稱「抹胸」。徐珂《清稗類鈔》服飾類記載:「抹胸,胸間小衣也,一名抹腹,又名抹肚;以方尺之布為之,緊束前胸,以防風寒內侵者,俗稱兜肚」。男女皆有之「肚兜」功能為防止風寒內侵,藏腹掩胸。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