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石鼓

跟石鼓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石鼓有關的相片,第1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由二石組成的石鼓,分為鼓面、托座兩部份。指甲狀的鼓面和方形托座成一體。鼓面部分正反兩面,B面雕刻為渦旋與靈芝紋,A面雕樹頭上有兩隻猴子與穿梭樹下之兩隻鹿,表萬年封猴與陸合同春的意象。嵌入牆中的方形托座則樸素無雕飾。 石鼓,又稱抱鼓石,為穩固門柱、安裝門板的構件,通常位於入口兩側。椒圖為龍生九子之一,在明朝楊慎撰寫的《升庵外集》中有提到為龍的第九的孩子,形似螺蚌,性格好閉,最討厭的事情是別人擅闖自己的巢穴。常被後人將其性向雕刻在大門的鋪首上,或是將其刻劃在門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總是會將殼緊閉,會將其用於大門的鋪首,就是取「緊閉」之意,以求安全。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作者:
日期
年代: 清代(約1683~1895年)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