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物件為西元1936年(昭和11年)南瑤宮重修紀事的碑記,碑額題刻「沿革碑」三字,邊框花草紋飾,落款「南瑤宮改築會員一同敬立,弟子吳士茂薰沐拜撰並書」。碑文敘述彰化南瑤宮創建沿革、重修經過;並記述每年前往香火發源地笨港進香而有媽祖會的成立。 該次重修工程公舉吳汝祥、楊吉臣、吳德功、林烈尚、李崇禮等人為董事,著手募金改建,自西元1912年(大正元年)興工,並聘請陳應彬匠師主持,正殿的型式以西方的建築語彙及日式的風格為主,西元1916年(大正5年)完成正殿(今觀音殿)工程。西元1920年(大正9年)南瑤宮董事咸認為正殿(今觀音殿)基礎不實,砌造不牢而倡議改建,將原正殿改為觀音殿,另聘請吳海同主持正殿的設計,由老二媽會大總理林金柱、副總理林泉州負責重修工程,至西元1924年(大正13年)完成正殿的工程。正殿完成後,於昭和元年(1926)聘請泉州匠師王益順之侄王樹發主持三川殿的重修,並由惠安石匠蔣馨承做三川殿石雕,至西元1936年(昭和11年)完成南瑤宮的建築。。今貌即此次重修結果,列為彰化縣定古蹟,肯定其歷史地位。 南瑤宮主祀天上聖母,周璽「彰化縣志」卷五「祀典志」稱:「在邑治南門外尾窰,乾隆中士民公建,歲往笨港進香,男女塞道,屢著靈應。」彰化南瑤宮位於彰化縣南門外,西元1738年(乾隆3年)由瓦磘庄陳氏捐地建祠奉祀天上聖母,被稱為「媽祖宮」,後由吳佳聲、黃景祺、林君、賴武等發起募資建築本殿,雕塑五尊神像,取南門之「南」及瓦磘之諧音雅字「瑤」,正式定名為「南瑤宮」,故知南瑤宮得名來自「南門尾窰」一詞的縮寫轉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