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期開始,出現通貨緊縮。武宗會昌五年,毀佛像、鐘鼎以鑄錢。錢的背面鑄明州名,正面仍是開元通寶,被稱為「會昌開元」。背文「昌」字是年號,其餘是地名簡稱,如「洛」、「兗」、「荊」、「潭」、「梁」等,目前已發現二十幾個地名。武宗毀佛像以鑄錢的措施,對緩解當時的貨幣不足還是起了一定作用。而後武宗的兒子宣宗即位,又為會昌時期被毀的寺院平反,有的和尚又把會昌錢銷毀再鑄佛像。但武宗以後各代多仿鑄會昌開元錢,直至唐滅亡。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