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人領臺後為加強控制臺灣,乃謀求發展與臺灣之間的航運,但當時基隆港水淺,退潮時輪船不能進港,須遙泊港外一浬半之處,季風時節,波濤洶湧,客貨上下均感不便。樺山總督基於軍事、交通、貿易之需要,且認為基隆港為臺灣唯一良港,遂於1895年9月向日本政府提出「基隆港建設意見書」,強調築港的重要性。後經批准撥十萬日圓,作為臺灣縱貫鐵路及基隆築港調查經費。1896年3月14日,設「基隆築港調查委員」,以總督府海軍部長角田秀松為委員長,委員23人,工學博士石黑五十二及石橋徇彥為專門委員,同年7月在臺北成立事務所,基隆設辦事處,另在仙洞、社寮島城仔角設試驗所,著手進行港灣調查之工作。調查範圍包括地形、地質、海底沈澱、築港用料、潮汐、風力、潮流、波浪等等。圖為1913年臨時臺灣總督府工事部基隆出張所社寮島觀測所全景。社寮島觀測所前身即為前述開設於1896年7月的社寮島城仔角試驗所,試驗所於1900年改建為石造新廳舍,同年3月遷至新廳舍並改稱社寮島觀測所。觀測所主要觀測臺灣北部沿海地方的氣象,所內各種機械器具如晴雨計、地震計等一應俱全;圖中左方煉瓦拱型建物為自記檢潮室。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