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Tumbleweed

Tumbleweed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1957年生於紐約的湯尼‧奧斯勒(Tony Oursler),作品往往藉由虛實交錯的影音介面,結合錄像、聲音、雕塑、裝置、行為等媒材,融入幽默又譏諷的意涵,延伸至對人、心理、社會及科技相互關係的思考。他是美國錄像藝術先鋒之一,曾參展第九屆和第十屆卡塞爾文獻展,以及紐約現代美術館、惠特尼美術館、龐畢度中心、科隆路德維西博物館、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丹麥ARoS美術館、羅馬當代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等藝術機構展覽,備受國際藝壇矚目。   奧斯勒慣以錄像投影結合物件及空間裝置,營造現成物、人偶、形體與聲音彼此交織情境,進而投射出人物的心理情緒,展現多維度空間下的影像魅力。自1990年起,他與表演者萊波爾德(Tracy Leipold)合作創造人物的人格型態,進行手提箱系列作品。2010年奧斯勒開始創作《微觀》(Micros)系列作品,他自認這是最精簡、也是最複雜的思考,主要關鍵在於知覺意識的投入而非敘事著手,並強調內在記憶、直覺結構與詩意的思想模式。他受到當時「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新技術的啟發,應用電腦程式控制視覺流動,將影像投射於物件組構的區塊形體。此系列作品〈Tumbleweed〉(2012)尺寸近似人類頭部,藉由錄像投影來映射各種圖像的內在意識,包括酒醉舞者、爬行者、演說家、小丑、詩人等角色,聚合過去經驗和當下瞬間,揭露小人物複雜且幽微的內心世界。(撰文│臺灣國際錄像藝術展(雙年展)創辦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教授 陳永賢)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作者: 湯尼˙奧斯勒, 其他貢獻者:
日期
年代: 2012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高雄市立美術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