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人。曾入選第六、九回臺展(1932、1935)與第三至五回府展(1940-42)東洋畫部,畫作簽名為直書「永森」加蓋一方印。陳永森的父親為佛像雕刻師,但幼時便逢父母相繼去世,遂寄住於叔父家中;1927年畢業於臺南第二公學校(今立人國小),接著進入私立的長榮中學校(今長榮高中),並在此得到甫自日本學成返臺的廖繼春指導。據《臺灣日日新報》報導,陳永森在中學三年級時退學,於兄長家製作肖像畫與刺繡,累積赴日留學的費用,並在1935年8月前往東京;但在王麗玲依據畫家自述所整理的年表中所示,陳永森於1932年自中學畢業,隔年便赴日進入日本美術學校(2018年廢校)。在日美校就讀期間,陳永森同時拜經營畫塾的兒玉希望(省三)為師,因而結識同門師兄弟海野旭世,兩人於1938年首度入選新文展;生活方面則有親戚吳三連的資助,故得以持續鑽研美術,創作類型包含膠彩、油畫、書法與工藝等。陳永森以日本為主要創作據點,一生參加無數日、臺兩地各大美展,亦曾獲日展「白壽賞」,得到裕仁天皇的接見。1997年,陳永森病逝於東京,享年84歲。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