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批銅錢為六○年代在馬祖東莒島所發現,約共六千餘枚,包括開元錢、五銖錢、但以宋錢為多,如淳化、熙寧、元豐、大觀等,年代最晚者為南宋淳熙,推測應為南宋時期所遺留。但因歷來中國對銅錢使用並無年代限制,因此後代船隻載運的可能亦不能排除;此批銅錢發現時並無其他遺物的發現。銅錢是市井買賣的主要貨幣。宋代在產銅地區設立鑄錢機構,如饒州永平監、池州永寧監、建州豐國監、江州廣寧監等,每年產鑄銅錢,是國家財政大事之一,銅錢上通常鑄有年號。而宋代錢幣往往大量輸往海外,屢禁不止。《宋史‧食貨志 》:泉州、廣州出航往海外的船隻「遣舟回易,悉載銅錢。」而「錢本中國寶貨,而與四夷共。」《宋會要》描述:「得中國錢,分為藏貯,以為鎮國之寶,故入番者非銅錢不往,而蕃貨也非銅錢不售。」因此宋代銅錢與其他絲織品、瓷器等貨物一起輸往海外的數量甚大,沿著中國前往東北亞、東南亞的航道經常發現銅錢的遺留。又由於金初鑄錢技術不佳,許多南宋錢也因此流入北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