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清彭玉麟手札 冊 致筠仙仁兄七月七日函

清彭玉麟手札 冊 致筠仙仁兄七月七日函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清彭玉麟手札 冊 致筠仙仁兄七月七日函

筠僊仁兄大人閣下。閏月廿九接。閏月四日手教。敬悉種切。猥以不才。力辭漕篆。獎勵逾恆。我何人斯。敢與仲連並語。我無知人之明。尚有知我之明。才薄量褊。世事不宜。官事更不宜。拙性不敢欺人。亦未便欺己。不能攝山超海。用敢直陳君父之前。非鳴高也。祈亮鑒之。滌師北行。正當酷暑。亦時勢至此。責無人貸耳。幙中僅錢子密相從。餘皆未去。到維揚。另邀數友。頗不寂。敝處派內外江水師五營。黃昌期率三營守金陵。各湘軍均以久勞。兼不喜北邊飲食。皆願散。以旋湘去。惟李祥和張詩日兩提督願去。此散彼收。新招數營相隨。作親兵去。此外調皖南劉松山一軍。皖北壽春鎮易開俊一軍。皆湘人也。調江蘇少荃宮保部下劉銘傳。周盛波。張樹珊等軍。共陸師三萬餘人。軍聲大壯。故撚逆接一二仗。聞風即遁。刻下滌師移駐臨淮。山東。皖北皆就肅清。暫且安靜。長江上下亦無恙。第撚蹤無常。恐秋涼又動。避重就輕。豫鄂宜嚴防耳。自霆軍譁變之後。鄂江皖三省。各陸師均效尤。譁餉思亂。當事畏事莫測。悉窮餘力籌以鉅款。動則數十萬。以啚撫恤了事。不究為首一人。是教猱升木也。各軍皆借譁亂為請餉捷徑。一請即得。何樂不為。而各軍哥老會大行倡譁。鬧者皆哥老也。昨皖南各軍鬧餉。統領者以為營官不善。致滋事端。革去舊日良能營官。即以哥老頭目俗稱老冒者。充當該營之官。以為以毒治毒。可保無事。似此果可保無事乎。吾恐不旋踵。祻起蕭墻。更不可測。我好杞憂。惶懼憤愧。寢食難安。奈何。辭漕篆後。旋即奉命去運黃至山東界。會剿捻逆。四月下旬去。閏月初返棹出江。以各處遣勇。江上多盜。隨率一營巡江上。駛至中途。突發傷寒大症。狂燒不認人。幾與鬼為侶。呻吟床褥四十餘日。始強起出艙。刻下在湖口養病。一時尚難复元。頭空目眩。心荒足軟。手不勝筆。走動須扶。衰朽可笑。不复當年頑皮矣。所擬水師章程草底。抄呈大教。指疵是幸。于三月已咨滌師處。尚未改正入告也。病餘草草。即請大安。諸惟心照。不盡神馳。弟麐頓首。七月七日。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清彭玉麟手札 冊 致筠仙仁兄七月七日函 / 授權人:國立故宮博物院 /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NPM_Painting&id=購書00140500001。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立故宮博物院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
作者
彭玉麟
書體
行書
裝裱形式
冊(蝴蝶裝‧方幅式)
數量
一幅
作品語文
漢文
集叢號-件
01
集叢號-開
01-04
集叢號-幅
01-04
集叢號-類型
附件
典藏尺寸
本幅一 / 16.6x23.4 / 本幅二 / 16.2x23 / 本幅三 / 16.6x23.4 / 本幅四 / 16.4x23 / 全幅 / 28.2x33.3
質地
本幅 / 紙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