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唐故右衛中郎將兼右金吾將軍同安郡開國公鄭府君墓誌銘墨拓本

唐故右衛中郎將兼右金吾將軍同安郡開國公鄭府君墓誌銘墨拓本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唐故右衛中郎將兼右金吾將軍同安郡開國公鄭府君墓誌銘墨拓本

大唐故右衞中郎將兼右金吾將軍同安郡開國公鄭府君墓誌銘並序。粵若稽古。周之德也。逮宣王母弟。俾侯於鄭。然後有諸侯邦國焉。武公父子匡政王室。然後有周鄭交質焉。及其河洛歸民。虢鄶獻邑。羔裘所以潤色鴻業。雞鳴所以國諷詁訓。而後門見蛇鬥。鼎嘗龜立。陽城入晉。員忝添韓。俗泯時移。姓因國號。自茲以降。世弗乏賢。北海儒門。縉紳仰其高躅。關西驛騎。冠冕欽其甲弟。公諱玄果。滎陽開封人也。其先祖仕魏。名高當代。功冠朝倫。時島夷弗庭。貂戈未戢。迺輟為東光侯。鎮諸滄海。于今裔冑。尚守其業。祖德通。隋平州諸軍事平州刺史。修以文德。服以遠人。中外咸寧。夷夏弗擾。父仁泰。少好奇數。預識安危。屬隋綱馳網。諸侯問鼎。人憂塗炭。士弗聊生。武帝建旗。侍□鑾輿而吊罪。文皇受禪。翊龍飛以底功。天下所以削平。社稷由其致固。除靈州都督。左武衛將軍。右武衛大將軍。進爵同安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實封二百戶。銀書鐵豢。山河帶礪。卒於涼州都督。謚曰襄。公起家文德皇后挽郎。解褐曹王府兵曹。趙王府法曹。優游磐石之國。馳騁衣冠之地。轉豳州錄事參軍。舊周則新平漆縣。綱紀則提目六曹。遷伊州長史。代州司馬。自西徂北。撫邊鄙以全邦。無私徇公。佐方岳之半刺。未逾旬月。除尚乘奉御。閑廄藉其襟帶。騏驥資其剪拂。遷左率府郎將。乘星夜警。趨少海之波瀾。候月春宮。仰搖山之氣色。除右衛親府郎將。右衛翊府中郎將。爪牙丹禁。鉤陳紫闥。以公恪勤奉職。重加朝命。仍兼右金吾將軍。襲爵同安郡公。委以倉廩。留守京師。榮深寵厚。勳名將衛霍齊驅。道合時來。賞契與山河共畢。主上深思侍衛。追赴洛陽。寄以腹心。弗遑靡盬。加以劬勞鈐禁。夙夜匪懈。無寧晏寢。遘以膏肓。從此彌留。方隨大漸。以大唐垂拱元年六月十九日卒於位。春秋六十有三。則天大聖皇后痛心哀悼。降使臨祭。別敕造靈輿。給傳郵。遞送至京宅。公與物無競。深恩厚仁。嚮風慕義。悲感行路。夫人河南郡君河南元氏。後魏景穆皇帝第九子南安王禎七代孫。右衛將軍壽之姪。右驍衛郎將備之女。夫人德潤珪瑾。質敷蘭蕙。舍華方鏡。積昭圓流。於是占夢維蛇。有巢維鵲。作配君子。以降䄖狄。標梅無虧於三實。夭桃不爽於九華。既下銅雀之臺。還入和鸞之詠。雅量溫麗。柔姿閑靡。彤管符於稷下。清婉合於淹中。詩禮抑揚。自有椒花之頌。箴規娣姒。非無秋菊之銘。不以驕奢而遺鼎俎。不以富貴而捐紡績。六行克著。四德孔修。信可謂儀形邦教。丹青閨訓。嗟乎。寒泉夕閱。風樹晨搖。仙草途遐。靈香路邈。無復陽臺之雨。空餘魏闕之雲。春秋五十有三。以大唐永淳元年二月十四日寢疾。終於京師龍首里之第。以開元二年歲次甲寅十二月廿九日與公合葬於承平里之原。禮也。長子同安郡開國公行閬州晉安縣令□嗣等。哀纏薤露。痛結號天。嗚呼哀哉。改卜有典。功成身退。雄威將壯氣俱銷。位達名歸。墨綬與丹青弗朽。閟佳城而鬱鬱。瞻大樹而亭亭。刻石泉扃。列松塋表。播芳猷於萬古。垂令譽於千秋。其銘曰。欽若宗周。分天錫地。邑封十號。派流千祀。其政維何。平王卿士。其間維何。虢公猜貳。虢鄶獻邑。周鄭交質。詠結緇服。符呈丹字。互宿恆明。芣山弗圮。其一。姓因國立。人稱穎靈。婚冠之鏡。縉紳之衡。名高北海。價重西京。儒門卷舌。豪族吞聲。推棘知讓。驅毛見迎。其二。雎鳩有德。和鸞有聞。粉澤閨戶。丹青閫門。玉折知美。蘭摧必芬。空悲陟岵。徒想幽墳。其三。原隰坱軋。煙雲凄慘。素駕迴輪。蒼山迴瞰。松悲月照。禽啼夜感。白楊蕭蕭。傷心碎膽。其四。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立故宮博物院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
書體
楷書
數量
一幅
作品語文
漢文
集叢號-類型
單件
典藏尺寸
本幅 / 58x59
質地
本幅 / 紙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