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宋人西園雅集 卷

跟宋人西園雅集 卷有關的相片,共20張
跟宋人西園雅集 卷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宋人西園雅集 卷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宋人西園雅集 卷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宋人西園雅集 卷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宋人西園雅集 卷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宋人西園雅集 卷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宋人西園雅集 卷有關的相片,第7張
跟宋人西園雅集 卷有關的相片,第8張
跟宋人西園雅集 卷有關的相片,第9張
跟宋人西園雅集 卷有關的相片,第10張
跟宋人西園雅集 卷有關的相片,第11張
跟宋人西園雅集 卷有關的相片,第12張
跟宋人西園雅集 卷有關的相片,第13張
跟宋人西園雅集 卷有關的相片,第14張
跟宋人西園雅集 卷有關的相片,第15張
跟宋人西園雅集 卷有關的相片,第16張
跟宋人西園雅集 卷有關的相片,第17張
跟宋人西園雅集 卷有關的相片,第18張
跟宋人西園雅集 卷有關的相片,第19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宋人西園雅集 卷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立故宮博物院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
色彩
水墨
裝裱形式
數量
一卷
集叢號-類型
單件
典藏尺寸
本幅 / 47.1x1104.3 / 隔水一 / 15.5 / 隔水二 / 14.5 / 拖尾 / 123.6
質地
本幅 / 紙 / 拖尾 / 紙
題跋資料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行書 / 蘇軾東坡。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行書 / 蔡肇天啟。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行書 / 李之儀端叔。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行書 / 王詵晉卿。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行書 / 秦觀少游。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行書 / 道士陳碧虛。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行書 / 李公麟伯時。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行書 / 蘇轍子由。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行書 / 張耒文潛。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行書 / 黃庭堅魯直。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行書 / 晁補之无咎。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行書 / 鄭靖老。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行書 / 米芾元章。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行書 / 王欽臣仲至。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行書 / 劉涇巨濟。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行書 / 僧曇秀圓通大師。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乾隆丁未(西元一七八七年)清和上澣御題。 / 行書 / 公麟然否實公麟。古筆知誠出宋人。跋語奚妨去其贋。長圖益足尚斯真。衣衫如篆渾唐法。蕉石生神異李皴。名欵設惟徵故紙。是為求劍刻舟倫。乾隆丁未(西元一七八七年)清和上澣御題。 / 題跋 / 董誥 / 本幅 / 乾隆丁未(西元一七八七年)清和月。臣董誥奉敕敬書。 / 楷書 / 右卷續入石渠。舊題為李公麟西園勝會圖。幾暇重加披覽。見其佈景古茂。雖用公麟之事。而畫法則全異公麟蹊徑。因命内廷翰臣等。以米芾西園雅集圖記校之。其人數位置皆合。惟第二第三叚敘次前後不同。盖文章畫趣各適其適。固自無妨也。至用筆蒼秀雄渾。生動開張。人物衣褶有古篆籀遺意。與公麟所畫用筆不類。雖幀中無款自屬宋名家手筆。正不藉假託龍眠以增聲價耳。幀後不知何人捨記而别作識語。且記中十六人僅止十一。又訛李端叔為李公擇。僧曇秀為道潛。甚至兩見東坡。三見王銑。又訛詵作侁。舛謬蕪雜之處。不值一噱。盖陋者偶得是卷。妄為綴識。不自知其蛇足也。爰命截去題跋。改題宋人西園雅集圖籖。以存真面。既於圖中諸人親書其名。並識如右。乾隆丁未(西元一七八七年)清和月。臣董誥奉勅敬書。
印記資料
鑑藏寶璽 / 乾隆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乾隆鑑賞 / 鑑藏寶璽 / 石渠寶笈 / 鑑藏寶璽 / 三希堂精鑑璽 / 鑑藏寶璽 / 宜子孫 / 鑑藏寶璽 / 石渠定鑑 / 鑑藏寶璽 / 寶笈重編 / 鑑藏寶璽 / 御書房鑑藏寶 / 鑑藏寶璽 / 古希天子 / 鑑藏寶璽 / 壽 / 鑑藏寶璽 /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寶 / 鑑藏寶璽 / 八徵耄念之寶 / 鑑藏寶璽 / 太上皇帝之寶 / 鑑藏寶璽 / 即事多所欣 / 鑑藏寶璽 / 嘉慶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宣統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宣統鑑賞 / 鑑藏寶璽 / 無逸齋精鑑璽 / 收傳印記 / 梁清標印 / 收傳印記 / 保和殿大學士之章 / 收傳印記 / 蒼巖子(重一) / 收傳印記 / 蒼巖子梁清標玉立氏印章 / 收傳印記 / 淨心抱冰雪 / 收傳印記 / 蕉林鑑定 / 收傳印記 / 蕉林 / 收傳印記 / 蕉林秘玩 / 收傳印記 / 觀其大略 / 收傳印記 / 游心於物之初 / 收傳印記 / 冶溪漁隱 / 收傳印記 / 梁清標印 / 收傳印記 / 典三禮張九伐明五刑筦九賦 / 收傳印記 / 友諒 / 收傳印記 / 益之 / 收傳印記 / 董 / 收傳印記 / 正義明道
主題
主要主題 / 經史‧故事 / 西園雅集 / 主要主題 / 人物 / 高士(士人、隱士) / 主要主題 / 佛道人物 / 僧(和尚、尼姑) / 僧曇秀圓通大師 / 次要主題 / 人物 / 侍從(侍女、童僕) / 其他主題 / 樹木 / 松 / 其他主題 / 樹木 / 芭蕉 / 其他主題 / 樹木 / 竹 / 其他主題 / 樹木 / 棕櫚 / 其他主題 / 器用 / 文房用具 / 筆、墨、紙、硯、舀水勺、盛水器 / 其他主題 / 器用 / 傢俱(屏風) / 木桌、石桌、椅子 / 其他主題 / 器用 / 香爐.火盆 / 其他主題 / 器用 / 珍玩.古玩 / 其他主題 / 器用 / 文玩(琴棋書畫) / 琴二只 / 其他主題 / 器用 / 宗教器用 / 蒲團 / 其他主題 / 器用 / 枴杖 / 其他主題 / 器用 / 扇 / 其他主題 / 山水 / 溪澗、湍泉 / 溪澗 / 其他主題 / 山水 / 山徑 / 其他主題 / 建築 / 橋 / 石橋
技法
白描 / 皴法 / 苔點 / 人物衣紋描法(粗細線條)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 石渠寶笈續編(御書房),第四冊,頁1945-1946。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36。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圖錄,第十七冊,頁57-62。 / 參考書目 / 林宛儒,〈宋人西園雅集 卷〉,收入《以文會友-雅集圖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9.10),頁90-103、276。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