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清王原祁秋山晴霽圖 軸

跟清王原祁秋山晴霽圖 軸有關的相片,共8張
跟清王原祁秋山晴霽圖 軸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清王原祁秋山晴霽圖 軸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清王原祁秋山晴霽圖 軸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清王原祁秋山晴霽圖 軸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清王原祁秋山晴霽圖 軸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清王原祁秋山晴霽圖 軸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清王原祁秋山晴霽圖 軸有關的相片,第7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清王原祁秋山晴霽圖 軸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立故宮博物院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
作者
王原祁
色彩
水墨
裝裱形式
創作時間
清聖祖康熙四十三年(1704)
數量
一軸
集叢號-類型
單件
典藏尺寸
本幅 / 122.5x51.3
質地
本幅 / 紙
題跋資料
作者款識 / 王原祁 / 本幅 / 康熙甲申(西元一七0四年)初秋。倣梅道人筆。王原祁。 / 行書 / 作者款識 / 王原祁 / 本幅 / 世人論畫以筆墨。而用筆用墨。必須辨其次第。審其純駁。從氣勢而定位置。從位置而加皴染。略一任意。便疥癩滿紙矣。每於梅道人有墨豬之誚。精深流逸之故。茫然不解。何以得古人用心處。余急於此指出。得其三昧。即得北宋之三昧也。康熙甲午春日。題於萬壽圖館中。婁東麓臺祁。年七十有三。 / 行書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甲辰(西元一七八四年)新秋月御題 / 行書 / 晴霽秋山倣道人。墨豬拈出露精神。不離不即諸峰朗。曰色曰空一意真。溪落寬中坦呈鏡。泉從仄處逈垂紳。既然悟得超三昧。筆墨何須言以諄。甲辰(西元一七八四年)新秋月御題。
印記資料
鑑藏寶璽 / 乾隆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乾隆鑑賞 / 鑑藏寶璽 / 石渠寶笈 / 鑑藏寶璽 / 三希堂精鑑璽 / 鑑藏寶璽 / 宜子孫 / 鑑藏寶璽 / 石渠定鑑 / 鑑藏寶璽 / 寶笈重編 / 鑑藏寶璽 / 乾清宮鑑藏寶 / 鑑藏寶璽 / 嘉慶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宣統御覽之寶
主題
主要主題 / 山水 / 秋景 / 其他主題 / 建築 / 房舍 / 其他主題 / 建築 / 橋 / 其他主題 / 建築 / 寺廟 / 其他主題 / 樹木 / 寒林.枯樹 / 枯樹 / 其他主題 / 山水 / 山徑 / 其他主題 / 山水 / 瀑布 / 其他主題 / 山水 / 江河、湖海 / 江河 / 其他主題 / 山水 / 石磴、棧道 / 石磴 / 其他主題 / 樹木
技法
寫意 / 皴法 / 披麻皴 / 苔點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 石渠寶笈續編(乾清宮),第二冊,頁596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96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圖錄,第十冊,頁287-288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