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元王淵寫生 軸

跟元王淵寫生 軸有關的相片,共9張
跟元王淵寫生 軸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元王淵寫生 軸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元王淵寫生 軸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元王淵寫生 軸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元王淵寫生 軸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元王淵寫生 軸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元王淵寫生 軸有關的相片,第7張
跟元王淵寫生 軸有關的相片,第8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元王淵寫生 軸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立故宮博物院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
作者
王淵
色彩
水墨
裝裱形式
數量
一軸
集叢號-類型
單件
典藏尺寸
本幅 / 88.3x45.3 / 詩塘 / 32.9x45.3
質地
本幅 / 紙 / 詩塘 / 紙
題跋資料
作者款識 / 王淵 / 本幅 / 若水王淵寫 / 隸書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行書 / 一月印千江。千江一月影。曰是已落非。雖寒卻弗冷。水掬還離。風吹散復整。云何以言詮。妙在虛無境。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行書 / 不託小山託秋渚。淡靄輕煙自吞吐。無根恰合月中生。吳剛那問園與圃。影籠瑶殿七寶裝。香拂舞袖霓裳羽。臯塗天竺漫區分。總一浄明廣寒宇。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行書 / 烟波慣與作茫茫。風想輕盈月想光。怪底寫生傳若水。由來寓意不離方。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行書 / 明是雙鴛認花鴨。應愛杜詩特臻妙。雖然名相屬人為。秋水寧知分別照。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行書 / 秋色入池塘。蓼花粲沙渚。嬝嬝不禁風。離離如注雨。蓮朵已難同。蘆穗還堪侶。垂岸非江蘺。盈把誰汝佇。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行書 / 點點委浪萍。浮浮貼水青。生來弗著地。飄去不離莖。淺亦無慮膠。漲亦與之平。許渾喻波上。世態何重輕。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壬辰(西元一七七二年)仲夏中濣。御筆。 / 行書 / 展閱此幀。愛其意境清逸。即用諸人分賦韻。各題其上。壬辰(西元一七七二年)仲夏中濣御筆。 / 題跋 / 徐霖 / 詩塘 / 正德三年秋八月。髯仙徐霖 / 行書 / 秦淮佳麗。江左無雙。惟野趣閒情。絕少領略。每當秋夜。萬景澄鮮。雲桂落花。冰蟾瀉影。鷗波幾點。宿霧橫空。獨坐憑闌。不覺飄飄有物外之致。適友人以此幀見示。起予懷抱。因識數語歸之。正德三年秋八月。髯仙徐霖。 / 題跋 / 宋至 / 邊幅 / 宋至得花鴨。并錄諸賢名作 / 行書 / (錄劉體仁詩)溶溶初升月。霧起涵清影。流輝(寒字點去)印波寒。宿鳥棲露冷。微風浪如綺。散彩紛難整。水月畫中看。人在空明境。劉體仁得水月。(錄高層雲詩)小山叢叢臨幽渚。千花萬花月中吐。微風習習吹古香。清露垂垂濕西圃。弄珠仙人淡紵衣。娟娟靜好承翠羽。一枝誰寄隴頭梅。茫茫秋思對涼宇。高層雲得桂。(錄查慎行詩)烟水憶江南。衍迤尋幽渚。粉穗澹夕霏。青紅挹秋雨。參差引魚隊。寂歷覆鷗侶。此景恍目前。蒼茫獨延佇。查慎行得蓼。(錄潘耒分詩)一片蕭疏白渺茫。風蘆拜岸老秋光。分明卻似吳淞夜。愁絕伊人水一方。潘耒分得蘆。(錄魏坤詩)蹤跡水中萍。反正紫復清。孤根自無係。弱質亦有莖。生憎隨浪逐。稍喜趁潮平。勿歎多漂泊。已勝楊花輕。魏坤得萍。(錄宋至詩)花鴨雙棲態欲活。劇愛王郎點筆妙。睡去不知涼月生。蘆花蓼花滿清照。宋至得花鴨。并錄諸賢名作。
印記資料
鑑藏寶璽 / 乾隆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乾隆鑑賞 / 鑑藏寶璽 / 石渠寶笈 / 鑑藏寶璽 / 三希堂精鑑璽 / 鑑藏寶璽 / 宜子孫 / 鑑藏寶璽 / 石渠定鑑 / 鑑藏寶璽 / 寶笈重編 / 鑑藏寶璽 / 寧壽宮續入石渠寶笈 / 鑑藏寶璽 / 樂壽堂鑑藏寶 / 鑑藏寶璽 / 古希天子 / 鑑藏寶璽 / 八徵耄念之寶 / 鑑藏寶璽 / 壽 / 鑑藏寶璽 / 宣統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宣統鑑賞 / 鑑藏寶璽 / 無逸齋精鑑璽 / 收傳印記 / 東原杜璚 / 收傳印記 / 項氏墨林 / 收傳印記 / 天籟閣 / 收傳印記 / 陳繼儒印 / 收傳印記 / 眉公
主題
主要主題 / 翎毛 / 鴛鴦 / 次要主題 / 花草 / 桂花 / 其他主題 / 山水 / 夜景(月景) / 其他主題 / 花草 / 紅蓼
技法
沒骨 / 皴法 / 苔點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 石渠寶笈續編(寧壽宮),第五冊,頁2760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65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圖錄,第四冊,頁243-244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