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宋人耆英會圖 卷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共51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7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8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9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10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11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12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13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14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15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16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17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18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19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20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21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22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23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24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25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26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27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28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29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30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31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32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33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34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35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36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37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38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39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40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41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42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43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44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45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46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47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48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49張
跟宋人耆英會圖 卷有關的相片,第50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宋人耆英會圖 卷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立故宮博物院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
色彩
設色
裝裱形式
數量
一卷
集叢號-類型
單件
典藏尺寸
本幅 / 32.2x258.5 / 隔水一 / 12.1 / 隔水二 / 12.3 / 拖尾一 / 34.4x615.9 / 隔水三 / 12.2 / 拖尾二 / 34.3x60.7
質地
本幅 / 絹 / 拖尾一 / 紙 / 拖尾二 / 紙
題跋資料
題跋 / 司馬光 / 拖尾一 / 時元豐五年正月壬辰司馬光序 / 行楷書 / 洛陽耆英會序。昔白樂天在洛。與高年者八人遊。時人慕之。為九老圖傳於世。宋興。洛中諸公繼而為之者再矣。皆圖形普明僧舍。乃(缺二字)人之故第也。元豐中潞國文公留(缺二字)都。韓國富公納政在里第。自餘士(缺一字)夫以老自逸於洛者。於時為多。潞公謂韓公曰。凡所為慕於樂天者。以其志趣高逸也。奚必數與地之襲焉。一日悉集士大夫老而賢者於韓公之第。置酒相樂。賓主凡十有一人。既而圖形妙覺僧舍。仍各賦詩。時人謂之洛陽耆英會。孔子曰好賢如緇衣。取其敝又改為。樂善無厭也。二公寅亮三朝。為國元老。入贊萬機。出綏四方。上則固社稷。尊宗廟。下則熙百工。和萬民。為天子腹心股肱耳目。天下所取安。所取平。其勳業閎大顯融。豈樂天所能庶幾。然猶慕效樂天所為。汲汲如恐不及。豈非樂善無厭者與。又洛中舊俗。燕私相聚。尚齒不尚官。自樂天之會已然。是日復行之。斯乃風化之本。可頌也。宣徽王公方留守北都。聞之。以書請於潞公曰。拱辰亦家洛。位與年不居數客之後。顧以官守不得執巴酒在坐席。良以為恨。願寓名其間。幸無我遺。其為諸公嘉羡如此。光未七十。用狄監盧尹故事。亦預于會。潞公命光敘其事。光不敢辭。時元豐五年(西元一0八二年)正月壬辰司馬光序。 / 題跋 / 司馬光 / 拖尾一 / 行楷書 / (署諸賢爵齒姓名)武寧軍節度使守司徒開府儀同三司致仕韓國公富弼彥國。年七十九。河東節度使守太尉開府儀同三司判河南府潞國公文彥博寬夫。年七十七。尚書司封郎中致仕席汝言君從。年七十七。朝議大夫致仕王尚恭安之。年七十六。太常少卿致仕趙丙南正。年七十五。祕書監致仕上柱國劉几伯壽。年七十五。衛州防禦使致仕馮行己肅之。年七十五。太中大夫充天章閣待制提舉崇福宮楚建中正叔。年七十三。朝議大夫致仕王慎言不疑。年七十二。宣徽南院使檢校太尉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本路安撫使王拱辰君貺。年七十一。太中大夫提舉崇福宮張問昌言。年七十。龍圖閣直學士通議大夫提舉崇福宮張燾景元。年七十。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太中大夫提舉崇福宮司馬光君實。年六十四。 / 題跋 / 司馬光 / 拖尾一 / 行楷書 / (錄文彥博詩並小序)。元豐五年正月十日文寬夫與諸公赴司徒相公之第。為耆年之會。謹成拙詩一篇。上司徒相公兼在席諸公。幸賜一覽。彥博。九老唐賢形繪事。元豐今勝會昌春。垂肩素髮皆時彥。揮麈清談盡席珍。染翰不停詩思健。飛觴無筭酒行頻。蘭亭雅集誇修禊。洛社。(旁注沚字)。英游貴序賓。自愧空疎陪几杖。更容款密奉簪紳。當筵尚齒尤多幸。十二人中第二人。 / 題跋 / 司馬光 / 拖尾一 / 行楷書 / (錄富弼詩並小序)。弼伏承留府相公就弊居為耆年之會。承命賦詩。謹錄上呈。伏惟采覽。西洛古帝都。衣冠走集地。豈意名利場。驟為耆德會。大尹吾舊相。曠懷輕富貴。日與退老游。臺閣并省寺。予慚景(點去)最衰耋。亦許預其次。遂欲肖容(衍一字點去)儀。爛然形繪事。閩嶠訪精筆。絞綃布絕藝。今復崇宴衎。聊以示慈惠。幽居近銅駝。荒弊仍湫底。塞路移君庖。盈車載春醴。獻酬互相趣。歡噱不知止。商嶺有四翁。晉林唯七子。校我集諸賢。盛衰何遠邇。茲事實可矜。傳之千百祀。 (又詩并識)。弼竊覽嘉篇。斷章有十二人中第二人之句。又賦一絕上呈。顧我年齡雖第一。在公勳德自無雙。不唯行業終難敵。富貴康寧亦可降。 / 題跋 / 司馬光 / 拖尾一 / 行楷書 / (書文彥博詩并識)。彥博伏覩公詩。有第一無雙之句。輒成廿八字上呈。洛下衣冠今最盛。當筵尚齒禮容優。惟公福壽并勳德。合是人間第一流。 / 題跋 / 司馬光 / 拖尾一 / 行楷書 / (錄席汝言詩)。繫國安危唐上宰。功成身退漢留侯。二公閑暇開高宴。九老雍容奉勝遊。共接雅歡恩意洽。不矜富貴禮容優。賞心樂事人間盛。豈獨今稀古莫儔。壯歲塵埃祿仕牽。老歸重到舊林泉。曾無勳業書青史。偶向康寧養耄年。自分杜門居陋巷。敢期序齒預高筵。更慚形穢才涼薄。不稱圖真接巨賢。 / 題跋 / 司馬光 / 拖尾一 / 行楷書 / (錄王尚恭詩)。元勳舊德兩台臣。珪組參差又十人。八百喬年餘總數。一千熙運際良辰。席間韻宇(點去)語皆非俗。圖上形容盡奪真。幸會主盟開府盛。誤容衰薄混清塵。服許便衣更野逸。坐從列齒似天倫。二公笑語增和氣。夜久盤花旋發春。 / 題跋 / 司馬光 / 拖尾一 / 行楷書 / (錄趙丙詩)。新春鼎洛燕英髦。主禮雍容下庶寮。二相比肩官一品。十人華髮仕三朝。星階並列占台耀。尊酒時行揖斗杓。東穎庸夫最無狀。也將顏面趁嘉招。 / 題跋 / 司馬光 / 拖尾一 / 行楷書 / (錄劉几詩)。司徒碩德今無比。太尉殊勳世絕倫。偶以暮年倍盛宴。喜將白髮照青春。八公祗有山空著。四皓當衰志粗伸。元老相望疎迹在。不應此會愧前人。 制舉省元推二相。龍頭昔日屬宣猷。人間盛事并遐筭。一席幾盈九百籌(下注云十二老共八百九十二歲)。 / 題跋 / 司馬光 / 拖尾一 / 行楷書 / (錄馮行己詩)。書稱五福壽為先。有德人方得壽延。自愧櫟樗非遠器。誰應齒髮亦遐年。立身官未三公貴。推老名陪二相賢。喜抱衰容模梵宇。慚無纖效勒燕然。當時遭遇承陶冶。今日光榮預讌筵。從此洛城增勝概。又新重作畫圖傳。 / 題跋 / 司馬光 / 拖尾一 / 行楷書 / (錄楚建中詩)。自顧頹齡七十餘。久慚頑鈍費洪鑪。歸逢大老耆年會。衰朽形骸愧畫圖。二相謀猷爛史編。諸公才業過前賢。好圖儀像傳來世。何事頑疎亦比肩。 / 題跋 / 司馬光 / 拖尾一 / 行楷書 / (錄王慎言詩)。相印貂蟬冠六符。華顛高會侍臣俱。不將官職誇鄉里。唯尚年齡入畫圖。履道清歡追故事。竚瞻陰德見訏謨。叨陪几杖真榮觀。珪璧叢中間珷砆。 / 題跋 / 司馬光 / 拖尾一 / 行楷書 / (錄王拱辰詩)。西都山水天下奇。神嵩景室環清伊。甫申間氣秀不絕。生賢會聖昌明時。衣冠占數盛文雅。台符卿月光離離。魏京雄壯壓幽朔。遊宮御府嚴天威。膏田千里翳桑柘。犀甲萬旅馴熊羆。公嘗緩帶各三鎮。愚亦繼軫承保釐。追惟契舊最深篤。加復雍孟交旌麾。仁皇一再龍虎牓。桂堂先後攀高枝。宦遊出處五十載。鸞臺驥路俱騰夷。三公極位固遼隔。五年以長猶肩隨。公今復主鳳門鑰。僕亦再撫銅臺圻。二京相望阻河廣。三徑不克陪遊嬉。忽聞幹步踵門至。投我十二耆英詩。整冠肅貌諷章句。若坐寶肆羅珠璣。為言白傅有高躅。九君結社真可師。欲令千載著風迹。亟就僧館圖神姿。詞宗端殿序篇目。滂灑大筆何淋漓。眷予(點去)言履道靡充詘。菟裘近邑將營歸。報云繪素得精神(點去)筆。願列霜壁如唐規。退居舊相國元老。十年還政瀍之涯。康寧貴壽備五福。靈寶盛氣如虹蜺。昔年大對繼晁董。登科賜第同一期。紫垣步武既通接。金莎里閈還鄰比。探禪論道劇酬對。摩軋太古窮天機。二相勳業冠朝省。爵齒宦學誰依稀。今將肖貌表來世。詎可下客聯纓緌。既蒙月品定人物。不敢循避違風期。(缺)承開閤厚賓客。富有景物佳園池。銅駝坊西福善宅。脩竹萬個籠清漪。天光臺高未百尺。下眺林嶺如屏帷。花王千品盡殊勝。風光繡畫三春暉。六相街中潞公第。碧瓦翠木煙參差。左隅廟室本經禮。右閣宸翰尊星奎。婆娑青鳳舞松柏。煥爛素錦薰酴醾。石渠飛溜漱寒玉。晝夜竽瑟嗚階墀。伊予陋巷治窮僻。姑喜地廣為環溪。樓名多景可曠望。臺號風月延清輝。四時花蘤不外假。拏舟傲幘聊嬉怡。懷歸撫事若飢渴。恨無羽翼西南飛。人生交舊貴倫輩。情親意接心相知。豈無晚秀負才縕。高談大笑拘禮儀。洛中故事重名義。燕毛第以年相推。濯冠登仕荷天寵。尊君報國當百為。既嗟大耋盍知止。納祿謝事皆所宜。顧方北道倚煩劇。未許解紱披荷衣。長篇不令負花約。(旁註云。公貽莫負花前約之句。)為指風什歌式微。如羹甘露爽心骨。似柄玉麈親顏眉。蘭叢雖未長羅宅。菊英亦自思陶籬。子山已著小園賦。彥倫有愧鍾山移。聊攄短引謝招隱。肯使猿鶴常驚啼。 / 題跋 / 司馬光 / 拖尾一 / 行楷書 / (錄張問詩)。槐庭二老樂堯仁。盛集高年洛水濱。華袞具瞻雖禮絕。白頭序齒見情親。清閒几席同禪悅。山野巾裘似隱淪。尊酒椒香纔過節。池塘草色已催春。白公酣暢吟哦內。衛武康強笑語頻。豈獨丹青傳不朽。潛欣風俗欲還淳。芝田鶴戲調神健。蓮葉龜遊納息勻。商皓寂寥拘小隱。漢疎局蹙止家人。莫因氣貌疑丹竈。自有光陰寄大椿。復得兼謨為重客。(旁注云。司馬光未七十)。恐遺文爽在編民。神仙可學今方信。道術相忘久益真。滿座交歡祝眉壽。群生五福託鴻鈞。 / 題跋 / 司馬光 / 拖尾一 / 行楷書 / (錄張燾詩)。洛城今昔衣冠盛。韓國園林景物全。功在三朝尊二相。數踰九老萃群賢。當時鄉社荷高會。此日居留許款延。多幸不才陪履舄。更慚七十是新年。 / 題跋 / 司馬光 / 拖尾一 / 行楷書 / (自錄詩)。洛下衣冠愛惜春。相從小飲任天真。隨家所有自可樂。為具更微誰笑貧。不待珍羞方下筯。只將佳景便娛賓。庾公此興知非淺。藜藿終難作主人。(自席汝言至司馬光詩前俱題同前二字并署名。) / 題跋 / 司馬光 / 拖尾一 / 行楷書 / (錄文彥博詩)。彥博代簡。上君貺宣猷。勿愛大谷名。遂忘西洛樂。銅駞本自佳。金鳳亦不惡。二月三月春融融。千花萬花紅灼灼。公乎早歸來。莫負花前約。同賞狀元(缺二字)對劉師閣。(下注云。花雖舊房其豔惟新。) / 題跋 / 司馬光 / 拖尾一 / 行楷書 / (錄真率會詩並小序)。作真率會。伯康與君從七十八歲。安之七十七歲。正叔七十四歲。不疑七十三。叔達七十歲。光六十五歲。合五百一十歲。口號成詩。用安之前韻。(下署司馬光三字)。七人五百有餘歲。同醉花前今古稀。走馬鬥雞非我事。紵衣絲髮且相輝。經春無事連翩醉。彼此往來能幾家。切莫辭斟十分酒。儘從他笑滿頭花。 (錄條約云)。序齒不序官。為具務簡素。朝夕食各不過五味。菜菓脯醢之類。共不過二十器。酒巡無筭。深淺自斟。飲之必盡。主人不勸。客亦不辭。逐巡無下酒時。作菜羹不禁。召客共用一簡。客注可否於字下。會日早赴。不待速。右有違約者。每事罰一巨觥。 / 題跋 / 趙孟頫 / 拖尾一 / 延祐二年三月二日子昂觀 / 行楷書 / 延祐二年(西元一三一五年)三月二日子昂觀。 / 題跋 / 司馬垔 / 拖尾一 / 裔孫垔拜下手閱 / 楷書 / 裔孫垔拜下手閱 / 題跋 / 文彭 / 拖尾二 / 三橋文彭識 / 草書 / 右洛陽耆英會詩序。乃溫國手筆。固足為百朋之重矣。但耆英十三人而畫者止此。豈取詩序中所援八人耶。要是畫舫中第一流物。不必屑屑較也。三橋文彭識。 / 題跋 / 文嘉 / 拖尾二 / 茂苑文嘉 / 楷書 / 洛下耆英。一代勝事。當時名家往往傳寫。此卷不惟筆意遒逸。而神氣古雅。想皆肖諸賢而為之者。其(司字點去)序并(書字點去)詩。又出司馬公手書。尤不易得。賞鑒家當以楚珩趙璧視之可也。茂苑文嘉。
印記資料
鑑藏寶璽 / 乾隆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乾隆鑑賞 / 鑑藏寶璽 / 石渠寶笈 / 鑑藏寶璽 / 三希堂精鑑璽 / 鑑藏寶璽 / 宜子孫 / 鑑藏寶璽 / 御書房鑑藏寶 / 鑑藏寶璽 /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 / 鑑藏寶璽 / 八徵耄念之寶 / 鑑藏寶璽 / 太上皇帝之寶 / 鑑藏寶璽 / 嘉慶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宣統御覽之寶 / 收傳印記 / 端明殿學士章 / 收傳印記 / 江表黃琳 / 收傳印記 / 吳廷書畫之印 / 收傳印記 / 新安吳廷 / 收傳印記 / 用卿 / 收傳印記 / 蒼巖子梁清標玉立氏印章 / 收傳印記 / 蕉林鑑定 / 收傳印記 / 蕉林書屋 / 收傳印記 / 梁清標印 / 收傳印記 / 蕉林秘玩 / 收傳印記 / 蕉林(重一) / 收傳印記 / 蒼巖 / 收傳印記 / 蒼巖子 / 收傳印記 / 河北棠邨(重一) / 收傳印記 / 冶溪漁隱(重一) / 收傳印記 / 秋碧 / 收傳印記 / 觀其大略 / 收傳印記 / 安定(重一) / 收傳印記 / 體仁(半印重一) / 收傳印記 / 武陵世家(重一) / 收傳印記 / 春山私印 / 收傳印記 / 春山(方長各一) / 收傳印記 / 堂書畫(半印重一) / 收傳印記 / 來古軒 / 收傳印記 / (一印漫渙不識) / 收傳印記 / (二半印漫漶不識) / 收傳印記 / (橢圓印二漫漶不可辨)
主題
主要主題 / 人物 / 官員(臣) / 主要主題 / 人物 / 高士(士人、隱士) / 主要主題 / 人物 / 侍從(侍女、童僕) / 童僕 / 次要主題 / 器用 / 文玩(琴棋書畫) / 琴、書、畫 / 次要主題 / 器用 / 枴杖 / 其他主題 / 器用 / 傢俱(屏風) / 桌、椅 / 其他主題 / 器用 / 文房用具 / 筆、紙卷、硯
技法
工筆 / 人物衣紋描法(粗細線條)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 石渠寶笈初編(御書房),下冊,頁1060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四),第二冊,頁92-99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圖錄,第十七冊,頁43-52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