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壁圓弧,以青花在盤心畫一折枝石榴花,四周壁則以帶有枝葉之折枝果杏子、柿子、荔枝、桃子各飾一方。外壁以四朵相同折枝蓮分飾四方,果實碩熟,葉色濃郁,紋脈清晰。此盤以青花圖繪,燒成後再在白釉地部分彩上黃釉,以黃襯藍,更襯出黃彩之嬌,青花之豔。在盤外壁口緣下以青花書「大明成化年製」單排橫款,款字部份不加黃彩釉。圈足內底沒上釉,由於裝燒匣缽或墊燒片含有鐵份或水氣,在燒造時產生反應而使圈足無釉處呈焦褐現象。此類黃彩地青花盤的式樣自宣德開始燒造,有白地青花、白地褐釉彩、白地黃釉彩等多種樣式。這種黃地青花的樣式直到嘉靖都有燒造,到萬曆時則有青花龍紋黃釉地的紋飾。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