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扁壺的造型為永樂時期所獨有,甚有時代特色。器帶小圓口、卷唇,短頸,頸部中央起一棱,頸側並有小環鈕一。腹部一面圓鼓,並在中央處凸起;另一面平坦,中央處下凹。壺腹扁邊兩側各飾一花形耳。全器胎骨厚重,器背砂底無釉,可以看見燒製時自然形成的「火石紅」及淡紅色斑點。正面及兩側滿釉,並以青花為飾,頸部在凸稜上下以青料裝飾弦紋二道,畫梅花與如意雲各一層。腹部中央凸起處畫海水波濤紋,周圍及側面則以環繞捲舒自如的纏枝花卉紋為飾。 這件青花瓷器大扁壺正是十五世紀早期中國陶瓷器在伊斯蘭文化影響下所製作的新器形。華盛頓的佛利爾美術館中有一件訂年為十三世紀中期的黃銅扁壺,很可能是本器器形的靈感來源。黃銅扁壺正面圓鼓,背後凹陷,內凹的空間可供木條插入做為支點,傾斜壺身,將壺內之液體傾倒而出。瓷器扁壺背後的凹陷,僅得其形似,而不具有實際的使用功能。此外,扁壺器腹上的纏枝花卉紋也在傳統作法上略有變化,如纏繞枝葉的一側繪有圓弧狀、形如穀穗的草葉紋。這種紋飾是永樂青花瓷器特有的裝飾紋樣。類似花紋出現在花澆、如意耳扁壺之上,且多與海水波濤紋搭配為飾,造型多與外來器形有關,可以推測此紋飾應有伊斯蘭地區的淵源。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