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口,折沿,長頸,圓腹,撇足,矮圈足。全器以青花及極少釉裏紅點彩描繪,瓶頸畫十八學士等文人於庭院梧桐樹下,四五人一組共賞琴棋書畫雅集,瓶腹四開光內各繪文士(春遊)夜返、賞蓮、賞菊、採梅,口足及頸腹間分飾四道回文及卷草紋。青花釉色青翠、濃淡層次分明,尤其山石及簾幛中處的留白為典型康熙青花特徵。底青花書偽托「大明宣德年製」楷款,外加雙圈。瓶腹外壁文士賞菊、賞蓮為象徵晉陶淵明愛菊、及北宋周敦頤愛蓮,二圖內高士前皆繪一僮於爐前煽火烹茶,二茶爐上均置單柄茶壺一把,一側並有茶盅、茶罐及水罐等;而二高士旁亦各置一茶盅,可見賞花與茗事是文人們日常生活的雅趣。單柄茶壺為煮水茶器,唐代開始長沙窯、越窯即見使用,宋代黃裳詩中稱其為「急須」是東南的茶器,而明末器形略有改變,以宜興紫砂器最為常見。全器人物描繪運筆流暢,神態怡然自得。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