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二十九) 冊 臨唐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狀

跟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二十九) 冊 臨唐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狀有關的相片,共24張
跟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二十九) 冊 臨唐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狀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二十九) 冊 臨唐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狀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二十九) 冊 臨唐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狀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二十九) 冊 臨唐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狀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二十九) 冊 臨唐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狀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二十九) 冊 臨唐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狀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二十九) 冊 臨唐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狀有關的相片,第7張
跟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二十九) 冊 臨唐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狀有關的相片,第8張
跟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二十九) 冊 臨唐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狀有關的相片,第9張
跟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二十九) 冊 臨唐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狀有關的相片,第10張
跟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二十九) 冊 臨唐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狀有關的相片,第11張
跟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二十九) 冊 臨唐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狀有關的相片,第12張
跟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二十九) 冊 臨唐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狀有關的相片,第13張
跟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二十九) 冊 臨唐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狀有關的相片,第14張
跟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二十九) 冊 臨唐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狀有關的相片,第15張
跟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二十九) 冊 臨唐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狀有關的相片,第16張
跟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二十九) 冊 臨唐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狀有關的相片,第17張
跟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二十九) 冊 臨唐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狀有關的相片,第18張
跟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二十九) 冊 臨唐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狀有關的相片,第19張
跟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二十九) 冊 臨唐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狀有關的相片,第20張
跟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二十九) 冊 臨唐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狀有關的相片,第21張
跟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二十九) 冊 臨唐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狀有關的相片,第22張
跟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二十九) 冊 臨唐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狀有關的相片,第23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二十九) 冊 臨唐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狀

右奚及契丹。尤近邊鄙。侵軼是慮。式遏成勞。臣庶常情。唯欲其防禦。所謂長策。無出此者。陛下獨斷宸襟。高奪群議。以為頓兵塞下。轉粟邊軍。曠日持久。役無寧歲。若不因利乘便。一舉遂平。使遷善者自新。為惡者就戮。事若不爾。無息我人。且令大兵臨之。凶徒必潰。不出此歲。當並成擒。臣等初奉聖謀。高深未測。及聞凱捷。晷候不差。而兩蕃遺噍。莫不稽顙。緣邊戍卒。咸已返耕。臥鼓滅烽。誠自此始。斯皆陛下睿謀先定。神武非常。觀變於未萌。必取預於無象。臣伏以成功不宰。君人所以為量。有美不宣。臣子所以成罪。臣雖蒙瞽。安敢無言。既預聞始謀。又幸見成事。豈可使天功虛往。而日用不知。竹帛相傳。復紀何事。請具狀宣付史館。垂示將來。仍許將吏等刊石勒頌。以紀功德。臣耀卿等不勝區區抃躍之至。謹奉狀以聞。謹奏。開元廿三年二月十二日。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上柱國臣李林甫奏。中書令集賢院學士修國史上柱國曲江縣開國男臣張九齡。侍中弘文館學識上護軍臣裴耀卿。(楷書)事有難易。因圖可否。小蕃背誕。惡貫已盈。人神棄之。指期可滅。今之克定。偶會夙心。記以史官。銘之樂石。頗矜功伐。不願為之。伯獻前請。朕已不納。卿等苦論。載用多愧。使桓山之頌。復在茲乎。(行書)。(自識)按唐史。開元廿二年冬十二月。幽州節度使張守珪。斬契丹王屈烈及可突干。上美守珪之功。欲以為相。張九齡諫詛之。及明年裴耀卿等上狀。請宣付史館。勒碑作頌。上顧不許。豈有見於九齡之言。故特加斂抑歟。方是時楊氏未興。王心未蕩。故猶能因九齡之一言。而功不自有如此。此開元之治所以為盛。而大臣之有益於國。其功為大也。戊申(西元一七二八年)冬十有一月十六日。(又識)奏狀三人銜名並列。董氏戲鴻帖。據狀末臣耀卿上狀之語。獨標以為耀卿書。臆決之論也。唐自太宗崇尚書法。當時大小臣工。無不皆能書者。此狀實兼有樂毅內景之長。而於內景得之尤切。何必專家。即此便足名一世矣。戲鴻刻本。亦據淳熙續帖。而字形大小不同。首行五字脫失。不省當年何遽草率乃爾。不可解矣。(又識)明皇批答之末。有桓山之頌。復在於兹之語。見者不省所謂。按王大令有桓山之頌。梁天福元年。洛陽脩城得之。碑碎裂不全。止存桓山頌獻之銘六字。刻絳帖中。可按而得也。明皇書出大令。於桓山碑尤所攀仰。曩嘗見其孝經批答。以為絕似桓山碑。今見此答。益信明皇行書果出桓山。一點一拂。無不逼肖。當時桓山之碑。已不復全。此書乃大似之。故不覺沾沾自喜。以為桓山之頌。復在於兹耳。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二十九) 冊 臨唐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狀 / 授權人:國立故宮博物院 /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NPM_Painting&id=故書00074900001。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立故宮博物院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
作者
王澍
書體
行楷書
裝裱形式
冊(摺裝‧方幅式)
創作時間
清世宗雍正六年(1728)
數量
一幅
作品語文
漢文
集叢號-件
01
集叢號-開
01-24
集叢號-幅
01-48
集叢號-類型
附件
典藏尺寸
本幅一至本幅四十二 / 25.2x11.7 / 本幅四十三至本幅四十八 / 25.6x12.2
質地
本幅 / 紙
印記資料
鑑藏寶璽 / 乾隆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石渠寶笈 / 鑑藏寶璽 / 石渠定鑑 / 鑑藏寶璽 / 寶笈重編 / 鑑藏寶璽 / 御書房鑑藏寶 / 鑑藏寶璽 / 嘉慶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宣統御覽之寶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 石渠寶笈續編(御書房),第四冊,頁2143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22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