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共35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7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8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9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10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11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12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13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14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15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16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17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18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19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20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21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22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23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24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25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26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27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28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29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30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31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32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33張
跟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有關的相片,第34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

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清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之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諠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乎其中者。太守醉也。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之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為誰。廬陵歐陽修也。甲申重陽余出守將行。書此記於日南村舍。雖求乎醉翁之樂而恐未易得也。陳奕禧書。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清陳奕禧書醉翁亭記 冊 / 授權人:國立故宮博物院 /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NPM_Painting&id=故書00066700000。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立故宮博物院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
作者
陳奕禧,Chen Yixi
書體
行書
裝裱形式
冊(摺裝‧方幅式)
數量
一冊:三十五開(本幅三十四開六十八幅;後副葉一開二幅)
作品語文
漢文
集叢號-類型
單件
典藏尺寸
本幅 / 37.3x25.8 / 後副葉 / 37.3x25.8
質地
本幅 / 絹 / 後副葉 / 絹
題跋資料
簽 / 袁勵準 / 封面 / 袁勵準署籤 / 楷書 / 陳奕禧書醉翁亭記。袁勵準署籤。 / 題跋 / 馬佳昇寅 / 後副葉 / 道光癸巳春三月左都御史長白昇寅書 / 行書 / 余齠年並未學書。弱冠後猥膺選拔。忝列前茅。始勉力塗鴉。無如天資駑鈍。摹顏倣趙。不啻東施效顰。五旬後官瀋陽少宗伯時。偶於碎帖中得海寧陳香泉石刻數冊。愛其鍾王顏米無家不備。朝夕把玩。因悟書法之妙在神似不在形似也。嗣於重陽日有族弟瑪呢者贈余菊花數盆。香泉手書醉翁亭記一冊。筆墨烜赫。如親見先生臨池之狀。先生於甲申歲重陽日書此。余於戊寅歲重陽日得此寶物。顯晦殆有數焉。並作七古一篇以誌之。道光癸巳春三月左都御史長白昇寅書。
印記資料
作者印記 / 陳奕禧印 / 作者印記 / 六兼 / 作者印記 / 御賜日巗 / 鑑藏寶璽 / 宣統御覽之寶 / 收傳印記 / 春暉曾觀 / 收傳印記 / 賓旭珍藏 / 收傳印記 / 東閭珍藏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19 / 內容簡介(中文) / 陳奕禧(西元一六四八-一七○九年),字六謙,又字子文、文一,號香泉,晚號葑叟,海寧鹽官人。其詩得王士禎讚賞,書法深受康熙皇帝重視,故以貢生破格入直南書房。書法由董其昌入手,復參米芾,著意變化,圓潤秀美,有「翰墨妙當代,海內翕然」之稱,號「香泉體」。所書〈夢墨樓法帖〉曾於雍正年間(一七二三-一七三五)勒石,貯於內府。此作大字用筆沉著渾融,結體有欹側跌宕之妙。(20120104) / 內容簡介(英文) / Chen Yixi (style name Liuqian, sobriquet Xiangquan), native to Yanguan in Haining, was praised in poetry by Wang Shizhen. His calligraphy was also deeply admired by the Kangxi Emperor, so an exception was made for him as a Tribute Student to enter the emperor’s Southern Studio. Chen started his study of calligraphy with Dong Qichang’s style, to which he added Mi Fu’s for variation. His round, smooth elegant style known as “marvelous in calligraphy now throughout the country” formed his “Xiangquan Style.” His “Calligraphy of Mengmo Tower” engraved in stone during the Yongzheng era (1723-1735) was stored at the court. The brushwork in large characters here is rich yet sedate, the characters slanted in a marvelously free and easy way.(20120104)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