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清裘曰修書御製生夏詩 卷

跟清裘曰修書御製生夏詩 卷有關的相片,共10張
跟清裘曰修書御製生夏詩 卷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清裘曰修書御製生夏詩 卷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清裘曰修書御製生夏詩 卷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清裘曰修書御製生夏詩 卷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清裘曰修書御製生夏詩 卷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清裘曰修書御製生夏詩 卷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清裘曰修書御製生夏詩 卷有關的相片,第7張
跟清裘曰修書御製生夏詩 卷有關的相片,第8張
跟清裘曰修書御製生夏詩 卷有關的相片,第9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清裘曰修書御製生夏詩 卷

御製生夏二十首。仍用元微之生春詩韻。(有序)選舊題於長慶。翻新亦既先秋。踵正格於生春。充類何妨及夏。對時興詠。矧長養之當宣。即事成吟。信清和之可愛。爾其律調中呂。序肇南訛。時膏己渥於青疇。德晷方昭於丹陸。驗景風而施爵。翹秀將成。(時當壬辰會榜。)育庶物以平衡。租庸遍復。(普免天下正供。今歲分蠲適徧。)時則七舉秩而涼冠始御。五明闢而輕蓋初張。大禴吉蠲。令協含桃之薦。常雩恪展。候占秀麥之登。階前則紅藥翻晴。圃?則碧蔬浥露。踈簾卷縠。綠樹鶯來。小簟涵漪。青荷魚戲。疇結制龍之座。還薰香水以明因。或陳詐馬之筵。若舞翻風以從俗。撫炎節而洪纖疏列。寧殊韶景蕭辰。怡永日而次第評量。仍此依聲備什。詩以言志。期元琯之循環。念惟在民。應薰絃之解阜。若云具體宜全四氣。斯則續賡有待三餘。(第一則)何處生夏早。夏生平秩中。璣旋四月節。竿相(去聲)巽方風。天德空牢惠。日行南陸融。測辰晝方永。漏報挈壺叢。(第二則)何處生夏早。夏生換季中。(每歲三月。禮臣奏請換戴涼帽日期。或以十五。或以廿五。視寒暖之候為定。)捲簷皮去暖。(冬帽製。)哆口葛含風。(夏帽製。)晴雨還殊製。(夏帽常用以紅緯為飾。雨則飾以朱氂行裝亦用之。)袍衫雅稱融。朝章弗相襲。遵守縉紳叢。(禮不下庶人。閭閻之門。氊帽草笠。原聽眾便。(第三則)何處生夏早。夏生禴祭中。朔辰脩孟祀。太室敞薰風。籩豆犧牲進。衣冠禮樂融。為榮傳有事。(編目稿影印不清,此段~自文淵閣四庫電子版)(廟中行禮。以宗室覺羅之列仕版者。執事駿奔。俾得叨榮展敬。)潢衍薦椒叢。(第四則)何處生夏早。夏生簾箔中。易氊知去冷。代竹為延風。似水漪紋澹。遮曦晃影融。獨憐認巢燕。窺煞碧筠叢。(第五則)何處生夏早。夏生雩祭中。見龍因請雨。樂凱已歌風。青幕苾芬薦。絳霄煙燎融。庶幾膏澤惠。瞻望葉雲叢。(第六則)何處生夏早。夏生新綠中。清和方應候。(按沈德潛別裁集。舉張衡賦。及謝靈運詩。以為清和當屬三月。後人謂四月為清和。失猶字義云云。然猶雖訓如。亦訓尚。且謝朓白居易輩。皆屬之四月。固不必拘泥也。)葱蒨始舒風。遶屋都無異。連林若有融。後凋殊眾者。祇看柏松叢。(第七則)何處生夏早。夏生菜圃中。王瓜生灔露。苦菜秀猗風。綴架垂垂好。堆盤欵欵融。寒酸有真味。莫問食單叢。(第八則)何處生夏早。夏生鶯語中。候寒遲北地。(江以南鶯鳴以二月。北方氣候較寒。四月始聞鶯。)鳴試藉南風。色以金衣艷。聲諧玉琯融。戴顒饒幸事。兩度覓芳叢。(第九則)何處生夏早。夏生浴佛中。有緣澄性海。無始暢宗風。德水本清淨。戒香自妙融。如來泯來去。底事此僧叢。(第十則)何處生夏早。夏生試扇中。展時輕蔽日。搖際自來風。題詠性情託。畫圖景物融。五明逞奇說。誣聖闢辭叢。(昔人率以五明為扇。數典自舜。余謂武王始作箑。舜時安得有扇。蓋扇本門扉。若禮所謂闔扇。崔豹本闢四門之意。變其辭為五明。後世遂以華囂之事誣聖。妄矣。近曾為說正之。) (第十一則)何處生夏早。夏生麥浪中。掛帆誰泛海。拖縠自宜風。候冀青黃接。香聞餅餌融。老農凝望眼。日在綠波叢。(第十二則)何處生夏早。夏生紅藥中。本殊草與木。(芍藥草本先出。牡丹木本後出。亦謂之木芍藥。南方二三月即開。北方四月乃開。芍藥則五月乃盛開。亦有四月開者。)花麗日和風。分埒榮非妬。當階意欲融。元暉點筆際。翻影正連叢。(第十三則)何處生夏早。夏生櫻薦中。藉申殷宰訓。寧學漢家風。籠貯青絲夥。盤堆赤玉融。奚稱文館醼。歡聚侍臣叢。(第十四則)何處生夏早。夏生魚躍中。暴腮爭逐浪。(魚以首夏交合。牝牡相逐。嚙腮以孳其尾。故尸子有暴腮龍門之說。蓋其時正當首夏成匹之時耳。上則為龍。已屬荒誕。後人遂訓為曝。以比失意不中者。更失之遠矣。)孳尾慣衝風。或妬鱗鬐鼓。相交意氣融。鯤鯢旋(去聲)浮散。脈脈復叢叢。(第十五則)何處生夏早。夏生荷葉中。田田纔(去聲)鋪水。貼貼未搖風。錢似黃無染。玉如青有融。待開初日朵。莫忘泛波叢。(第十六則)何處生夏早。夏生黃繖中。團張蔽炎熱。斜颺受涼風。葵擬傾陽好。竹支得陰(去聲)融。如將譬捧日。可喚瑞雲叢。(第十七則)何處生夏早。夏生廟會中。元君傳聖誕。五頂盛靈風。(都人崇奉碧霞元君。隨方立廟。稱為五頂。俗以四月十八為元君誕日。各立香會集廟中。旛華雜伎。雖不免過奢。以從俗宜。亦弗禁也。)臺閣肩行簇。幢旛扛戲融。道民貴因俗。難槩禁繁叢。(第十八則)何處生夏早。夏生結制中。經行罷僧腳。默坐究禪風。動植傷胥惜。鐘魚寂總融。安居毒龍伏。慧草任成叢。(第十九則)何處生夏早。夏生毳幕中。殺牛非禴祭。詐馬述先風。(北漠三月。馬始生駒。取牝馬令駒叩乳。少飼之。即執駒別繫於長綆。其名曰遮勒。婦人漉馬潼為漿。其名曰七格。至四月初成。於穹廬中。插柳祈福以嘗新。于是為詐馬之宴。蓋蒙古舊俗最所重也。)柳插歡心洽。潼成醉面融。應憐駒未飽。綆繫泣枯叢。(第二十則)何處生夏早。夏生翠簟中。含涼似鋪雪。卻暑欲翻風。麗覺紅籐侈。滑欣白薤融。掞牋聊遣興。未足儷吟叢。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立故宮博物院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
作者
裘曰修
書體
行楷書
色彩
設色
裝裱形式
創作時間
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1772)
數量
一卷
作品語文
漢文
集叢號-類型
單件
典藏尺寸
書幅一 / 26.7x173.9 / 畫幅 / 26.7x140.8 / 書幅二 / 26.7x28.2 / 隔水一 / 11 / 隔水二 / 11
質地
書幅一 / 紙 / 畫幅 / 紙 / 書幅二 / 紙
題跋資料
題跋 / 裘曰修 / 書幅二 / 時乾隆壬辰(西元一七七二年)三伏日。臣裘曰修稽首并跋。 / 楷書 / 生夏詩二十首。我皇上萬幾餘暇。繼生秋生春而作也。如削玉鏤成。如鍊金鑄就。惟杜甫五言詠物。或可當之。豈止壓倒元白已哉。臣與在廷諸臣論詩。謂每讀杜詩。則覺蘇詩淺薄。每讀御製。則臣等驚服愧汗。弗克成詠。如此詩。臣嘗思握管賡和。乃智盡能索。意之所到。而筆不能隨。筆所欲趨。而意不能副。欲求一字一句之髣髴萬一。而不可得。翹首九霄之上。其層階疊級。相去寥遠。固未可以道里由旬計也。願書萬本讀萬徧。既敬錄於前方。又屬繪事者成圖於後。時乾隆壬辰(西元一七七二年)三伏日。臣裘曰修稽首并跋。
印記資料
作者印記 / 臣 / 作者印記 / 曰 / 作者印記 / 修 / 作者印記 / 敬書 / 作者印記 / 漱潤 / 鑑藏寶璽 / 乾隆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乾隆鑑賞 / 鑑藏寶璽 / 石渠寶笈 / 鑑藏寶璽 / 三希堂精鑑璽 / 鑑藏寶璽 / 宜子孫 / 鑑藏寶璽 / 石渠定鑑 / 鑑藏寶璽 / 寶笈重編 / 鑑藏寶璽 / 重華宮鑑藏寶 / 鑑藏寶璽 / 嘉慶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宣統御覽之寶
主題
次要主題 / 樹木 / 松 / 次要主題 / 建築 / 宮殿 / 其他主題 / 山水 / 溪澗、湍泉 / 其他主題 / 山水 / 煙、霧 / 其他主題 / 人物 / 官員(臣) / 其他主題 / 人物 / 仕女 / 婦女 / 其他主題 / 人物 / 孩童 / 其他主題 / 人物 / 行旅 / 其他主題 / 人物 / 挑夫 / 其他主題 / 人物 / 車夫 / 其他主題 / 人物 / 樂隊 / 其他主題 / 樹木 / 其他主題 / 走獸 / 騾.驢 / 其他主題 / 走獸 / 馬 / 其他主題 / 走獸 / 牛 / 其他主題 / 建築 / 臺閣 / 其他主題 / 建築 / 水榭 / 其他主題 / 建築 / 房舍 / 其他主題 / 建築 / 籬笆、圍牆 / 圍牆 / 其他主題 / 建築 / 城牆 / 其他主題 / 建築 / 城門 / 其他主題 / 建築 / 帳篷 / 其他主題 / 建築 / 橋 / 其他主題 / 車 / 獸力車 / 其他主題 / 器用 / 傢俱(屏風) / 其他主題 / 器用 / 花器 / 其他主題 / 器用 / 儀仗(佛教寶蓋) / 其他主題 / 器用 / 飲食器 / 其他主題 / 器用 / 挑擔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 石渠寶笈續編(重華宮),第四冊,頁1823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7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