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明王寵書雜詩 卷

跟明王寵書雜詩 卷有關的相片,共17張
跟明王寵書雜詩 卷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明王寵書雜詩 卷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明王寵書雜詩 卷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明王寵書雜詩 卷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明王寵書雜詩 卷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明王寵書雜詩 卷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明王寵書雜詩 卷有關的相片,第7張
跟明王寵書雜詩 卷有關的相片,第8張
跟明王寵書雜詩 卷有關的相片,第9張
跟明王寵書雜詩 卷有關的相片,第10張
跟明王寵書雜詩 卷有關的相片,第11張
跟明王寵書雜詩 卷有關的相片,第12張
跟明王寵書雜詩 卷有關的相片,第13張
跟明王寵書雜詩 卷有關的相片,第14張
跟明王寵書雜詩 卷有關的相片,第15張
跟明王寵書雜詩 卷有關的相片,第16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明王寵書雜詩 卷

牛首山。終南望咸陽。少室邇京洛。神宇壯維藩。佳氣鬱環崿。兹山河𡷾崒。川嶺麗繡錯。攅蹙亘千巖。縈紆盤萬壑。星辰互飜動。雷雨惑解作。谷候異涼溫。峰形殊今昨。瑤草雪中華。虹泉風外落。江翻映組練。日照輝金雘。游衍多聖仙。翔舞集鸞鶴。循山搆累榭。嵌空結菌閣。飄飄曳靈幡。窅窅鳴天樂。宸居槩泰清。長楊亙五柞。登祇警神衛。方望肅王略。弱齡躭名山。雅志涉丹籥。招隱冀淹留。采秀憐沃若。秉我上皇心。排筌入玄漠。 祕省召試作。子真屏巗石。曼倩狎金扉。拘方道未廣。處順天何違。曰余少支漫。叢集曲士譏。雕蟲竊自醜。大雅謂可晞。玄珠冀象罔。敝帚寧是非。浩蕩江海間。胡復解天飛。雲羅帀四際。不如(點去)以蜩鸒微。踉蹌入鼎門。仰睇日月旂。中墀溢朱組。列從森綴衣。神靈邁軒宓。下采盡葑菲。醯雞游甕盎。豈識衡與璣。湯湯流辟雍。翔泳荷所依。方媿淥水薦。終反滄浪磯。 阻風白馬湖寄朱子振之。白日狂風嘯。青天退鷁翻。浪齊湖色怒。鄉近客燔烟。火踈淮甸。雲霾蔽海門。故人一水隔。愁絕浣花村。 館中紅蓮盛開。邀元賓諸友賞之。醉後賦此。酒思亂花前。狂歌(點去二字)留歡蠟炬然。齊歌綠水曲。總是紫霞仙。江海逢今夕。星辰聚此筵。聽雞還起舞。誰著祖生鞭。 夜話元賓子任。月白山青花夜明。斗斜人語鵲枝驚。虛空不住雲霞思。落魄相期江海情。萬里驍騰祇自咲。百年潦倒向誰傾。它時倘憶山陽社。為問窮途阮步兵。 袁氏山堂雨坐。六月虛堂雨氣浮。翠巖丹壑迫生秋。雷遽破地時酣鬪。河漢經天却倒流。古木蒼藤森自得。斑鳩黃鳥坐交愁。群峰更覺煙嵐(遺一字)。指點陽臺最上頭。 紅蓮。紅蓮綠水色相鮮。垂露金莖婀娜邊。霧氣半籠香冉冉。日華初傍意娟娟。眾中特立分明見。掌上陽狂太劇妍。却憶驪山行樂閟。金舖玉甃瀉溫泉。 山樓一首。山樓朝日盪雲胸。坐見桃花映遠峰。黃鳥弄音睛靄靄。碧天生媚水溶溶。齊梁殿閣丹青古。吳粵山河錦繡重。漫說平生飛動意。十年空聽上方鍾。 四月十四日夜雨與日宣共懷元賓作。葑草萋萋解喚愁。王孫迢遞木蘭舟。無端更聽山齋雨。庭樹蕭踈直似秋。 十五日再作。昨夜風雨渾不眠。今夜月明尤可憐。飛花撲絮全無賴。覊客迴腸枉自煎。 款。壬辰(西元一五三二年)秋日。臥痾山房。閒寫雜詩數章。呈明水先生求正。雅宜山人王寵。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立故宮博物院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
作者
王寵
裝裱形式
創作時間
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
數量
一卷
作品語文
漢文
集叢號-類型
單件
典藏尺寸
本幅 / 27.6x366.5 / 拖尾 / 27.6x105
質地
本幅 / 紙 / 拖尾 / 紙
題跋資料
題跋 / 徐火勃 / 拖尾 / 崇禎壬申仲夏。三山徐𤊹興公題。 / 行書 / 王履吉少從學於蔡林屋先生。讀書石湖之上。八試省闈不第。以貢禮部入太學。僅享年四十而卒。實嘉靖癸巳四月晦也。書此卷乃壬辰之秋。纔越半載耳。憶予萬曆丙午初秋。偕謝在杭。自金陵歸。過吳門。友人范東生載酒邀遊石湖。共尋履吉故居。寥落不可問。予有詩吊之云。蘋葉青青蓼葉殘。舊莊零落墨池乾。百年誰繼風流跡。猿鶴不來烟水寒。在杭詩云。一片雲村帶草堂。居人遙指石湖莊。精靈異代歸何處。滿目西風棗葉黃。丙午迄今又二十七年。偶得斯卷。因感舊游。而東生在杭。亦久謝人間世矣。卷末所書四絕句。履吉全集未之選也。崇禎壬申仲夏。三山徐𤊹興公題。 / 題跋 / 徐火勃 / 拖尾 / 行書 / 偶閱嘉靖中吉水宋中丞儀望華陽集。有重修宋朝散大夫提舉舒州靈仙觀章公墓記。乃知雅宜先生實浦城章得象之裔也。先生兄中丞守。字履仁。號涵峰。述朝散諱甫。熙寧進士。徙居吳。墓在光福里。楊龜山為墓碑。及先生之祖出養王氏。冒王姓才兩世耳。興公又題。 / 題跋 / 文震亨 / 拖尾 / 文震亨題于鍾山寓舍。 / 行書 / 雅宜先生養痾白鵲寺。高枕仰臥。以指從腹上書空咄咄。謂終負武功墨池代興之托。今所傳白鵲帖。即其時所書也。此卷亦題臥痾中作。而神彩煥發乃爾。可見古人濡筆伸紙間便有千古不朽之意。寧以易書身為有無哉。興公先生二跋。一詩感慨今昔。詳及世系。好古博識。亦其一端已。癸酉午日。同郡後學文震亨題于鍾山寓舍。
印記資料
作者印記 / 王履吉印 / 作者印記 / 大雅堂 / 作者印記 / 韡韡齋 / 鑑藏寶璽 / 乾隆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嘉慶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石渠寶笈 / 鑑藏寶璽 / 御書房鑑藏寶 / 鑑藏寶璽 / 宣統御覽之寶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 石渠寶笈初編﹝御書房﹞,上冊,頁940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4 / 參考書目 / 1.許郭璜,〈明王寵書雜詩〉,收入許郭璜主編,《王寵書法特展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2年七月初版一刷),頁130-131。 / 參考書目 / 邱士華,〈明王寵書雜詩 卷〉,收入黃永泰、余佩瑾主編《小時代的日常-一個十七世紀的生活提案》(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9.09),頁22-27。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