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三希堂法帖(二十) 冊 元趙孟頫書道場山詩并記

跟三希堂法帖(二十) 冊 元趙孟頫書道場山詩并記有關的相片,共27張
跟三希堂法帖(二十) 冊 元趙孟頫書道場山詩并記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三希堂法帖(二十) 冊 元趙孟頫書道場山詩并記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三希堂法帖(二十) 冊 元趙孟頫書道場山詩并記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三希堂法帖(二十) 冊 元趙孟頫書道場山詩并記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三希堂法帖(二十) 冊 元趙孟頫書道場山詩并記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三希堂法帖(二十) 冊 元趙孟頫書道場山詩并記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三希堂法帖(二十) 冊 元趙孟頫書道場山詩并記有關的相片,第7張
跟三希堂法帖(二十) 冊 元趙孟頫書道場山詩并記有關的相片,第8張
跟三希堂法帖(二十) 冊 元趙孟頫書道場山詩并記有關的相片,第9張
跟三希堂法帖(二十) 冊 元趙孟頫書道場山詩并記有關的相片,第10張
跟三希堂法帖(二十) 冊 元趙孟頫書道場山詩并記有關的相片,第11張
跟三希堂法帖(二十) 冊 元趙孟頫書道場山詩并記有關的相片,第12張
跟三希堂法帖(二十) 冊 元趙孟頫書道場山詩并記有關的相片,第13張
跟三希堂法帖(二十) 冊 元趙孟頫書道場山詩并記有關的相片,第14張
跟三希堂法帖(二十) 冊 元趙孟頫書道場山詩并記有關的相片,第15張
跟三希堂法帖(二十) 冊 元趙孟頫書道場山詩并記有關的相片,第16張
跟三希堂法帖(二十) 冊 元趙孟頫書道場山詩并記有關的相片,第17張
跟三希堂法帖(二十) 冊 元趙孟頫書道場山詩并記有關的相片,第18張
跟三希堂法帖(二十) 冊 元趙孟頫書道場山詩并記有關的相片,第19張
跟三希堂法帖(二十) 冊 元趙孟頫書道場山詩并記有關的相片,第20張
跟三希堂法帖(二十) 冊 元趙孟頫書道場山詩并記有關的相片,第21張
跟三希堂法帖(二十) 冊 元趙孟頫書道場山詩并記有關的相片,第22張
跟三希堂法帖(二十) 冊 元趙孟頫書道場山詩并記有關的相片,第23張
跟三希堂法帖(二十) 冊 元趙孟頫書道場山詩并記有關的相片,第24張
跟三希堂法帖(二十) 冊 元趙孟頫書道場山詩并記有關的相片,第25張
跟三希堂法帖(二十) 冊 元趙孟頫書道場山詩并記有關的相片,第26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三希堂法帖(二十) 冊 元趙孟頫書道場山詩并記

道場山頂何山麓。上澈雲峯下幽谷。我從山水窟中來。尚愛此山看不足。陂湖行盡白漫漫。青山忽作龍蛇盤。山高無風松自響。誤認石齒號驚滯。山僧不放山泉出。屋底清池照瑤席。階前合抱香入雲。月裏僊人親手植。出山迴望翠雲鬟。碧瓦朱闌縹緲間。白水田頭問行路。小谿深處是何山。山人讀書夜達旦。至今山鶴鳴夜半。我今廢學不歸山。山中對酒空三歎。吾長兄之孫頗好學。性亦馴謹。時時來從吾求書。意甚嘉之。因其求寫此篇。遂書與之。子昂。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立故宮博物院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
作者
趙孟頫
書體
行草書
裝裱形式
冊(經摺裝)
數量
一幅
作品語文
漢文
集叢號-件
03
集叢號-開
10-12
集叢號-幅
10-12
集叢號-類型
附件
質地
本幅 / 紙
題跋資料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行書 / 瓣香二王。神明規矩。
印記資料
作者印記 / 趙氏子昂 / 作者印記 / 趙 / 收傳印記 / 檇李項氏世家子孫寶玩之印 / 收傳印記 / 師臣 / 收傳印記 / 臣雍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 石渠寶笈續編(養心殿),第三冊,頁1279-1284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