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跋資料題跋 / 趙孟頫 / 至大三年(西元一三一0年)九月十六日舟次寶應重題。子昂。 / 行書 / 蘭亭帖當宋未度南時。士大夫人人有之。石刻既亡。江左好事者。往往家刻一石。無慮數十百本。而眞贋始難别矣。王順伯尤延之諸公其精識之。尤者於墨色帋色肥瘦穠纖之間。分毫不爽。故朱晦翁跋蘭亭。謂不獨議禮如聚訟蓋笑之也。然傳刻既多。實亦未易定其甲乙。此卷乃致佳本。五字既損。肥瘦得中。與王子慶所藏趙子固本無異。石本中至寶也。至大三年(西元一三一0年)九月十六日舟次寶應重題。子昂。 / 題跋 / 趙孟頫 / 行書 / 蘭亭誠不可忽。世間墨本日亡日少。而識真者益難。其人既識而藏之。可不寶諸十八日。清河舟中。 / 題跋 / 趙孟頫 / 廿二日邳州北題 / 行書 / 河聲如吼。終日不得屏息。非得此卷。時時展玩。何以解日。蓋日數十舒卷。所得為不少矣。廿二日邳州北題。 / 題跋 / 趙孟頫 / 行書 / 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况蘭亭是右軍得意書。學之不已。何患不過人耶。 / 題跋 / 趙孟頫 / 廿三日將過呂梁。泊舟題。 / 行書 / 頃聞吳中北禪主僧。有定武蘭亭。是其師晦巖照法師所藏。從其借觀。不可。一旦得此。喜不自勝。獨孤之與東屛。賢不肖何如也。廿三日將過呂梁。泊舟題。 / 題跋 / 趙孟頫 / 廿八日濟州南待閘題。 / 行書 / 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右軍字勢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人(點去)今以為師法。齊梁間人結字非不古而乏俊氣。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終不可失也。廿八日濟州南待閘題。 / 題跋 / 趙孟頫 / 是晚至濟州北三十里重展此卷因題。 / 行書 / 廿九日至濟州。遇周景遠新除行臺。監察御史自都下來。酌酒于驛亭。人以帋素求書于景遠者甚眾。而乞余書者坌集。殊不可當。急登舟解纜乃得休。是晚至濟州北三十里重展此卷因題。 / 題跋 / 趙孟頫 / 十月一日 / 行書 / 東坡詩云。天下幾人學杜甫。誰得其皮與其骨。學蘭亭者亦然。黃太史亦云。世人但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此意非學書者不知也。十月一日。 / 題跋 / 趙孟頫 / 十月二日遇安山北壽張書。 / 行書 / 大凡石刻雖一石。而墨本輒不同。蓋紙有厚薄麁細燥濕。墨有濃淡。用墨有輕重。而刻之肥瘦。明暗隨之。故蘭亭難辨。然真知書法者。一見便當了然。故不在肥瘦明暗之間也。十月二日遇安山北壽張書。 / 題跋 / 趙孟頫 / 三日泊舟虎陂待放閘書。 / 行書 / 右軍人品甚高。故書入神品。奴隸小夫乳臭之子。朝學執筆暮已自誇其能。薄俗可鄙。可鄙。三日泊舟虎陂待放閘書。 / 題跋 / 趙孟頫 / 七日書 / 行書 / 余北行三十四(點去)二日。秋冬之間而多南風。船窓晴暖。時對蘭亭。信可樂也。七日書。 / 題跋 / 錢惟善 / 惟善重題 / 行書 / 蘭亭與丙舍帖絶相似。万金難購。蘭亭帖定武刻本妙逼真。區區模擬何足數。獨稱貞觀四名臣。惟善重題。
印記資料鑑藏寶璽 / 乾隆御賞之寶 / 收傳印記 / 紹興(連珠印) / 收傳印記 / 趙孟頫印 / 收傳印記 / 天水郡圖書印 / 收傳印記 / 項氏子京 / 收傳印記 / 子孫世昌 / 收傳印記 / 寄敖 / 收傳印記 / 平生真賞 / 收傳印記 / 揚州季因是收藏印 / 收傳印記 / 宋犖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