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共39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7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8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9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10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11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12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13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14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15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16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17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18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19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20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21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22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23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24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25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26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27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28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29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30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31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32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33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34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35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36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37張
跟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有關的相片,第38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十九) 冊 晉王羲之蘭亭敘暨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

(王羲之蘭亭敘)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脩稧事也。羣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領。茂林脩竹。又有清流激湍。暎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蹔得於已。怏然自足。(旁有僧字)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以為陳迹。猶不能以之興懷。況脩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攬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攬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立故宮博物院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
作者
王羲之
書體
行書
裝裱形式
冊(經摺裝)
數量
一幅
作品語文
漢文
集叢號-件
04
集叢號-開
28-37
集叢號-幅
28-37
集叢號-類型
附件
質地
本幅 / 紙
題跋資料
題跋 / 趙孟頫 / 至大三年(西元一三一0年)九月十六日舟次寶應重題。子昂。 / 行書 / 蘭亭帖當宋未度南時。士大夫人人有之。石刻既亡。江左好事者。往往家刻一石。無慮數十百本。而眞贋始難别矣。王順伯尤延之諸公其精識之。尤者於墨色帋色肥瘦穠纖之間。分毫不爽。故朱晦翁跋蘭亭。謂不獨議禮如聚訟蓋笑之也。然傳刻既多。實亦未易定其甲乙。此卷乃致佳本。五字既損。肥瘦得中。與王子慶所藏趙子固本無異。石本中至寶也。至大三年(西元一三一0年)九月十六日舟次寶應重題。子昂。 / 題跋 / 趙孟頫 / 行書 / 蘭亭誠不可忽。世間墨本日亡日少。而識真者益難。其人既識而藏之。可不寶諸十八日。清河舟中。 / 題跋 / 趙孟頫 / 廿二日邳州北題 / 行書 / 河聲如吼。終日不得屏息。非得此卷。時時展玩。何以解日。蓋日數十舒卷。所得為不少矣。廿二日邳州北題。 / 題跋 / 趙孟頫 / 行書 / 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况蘭亭是右軍得意書。學之不已。何患不過人耶。 / 題跋 / 趙孟頫 / 廿三日將過呂梁。泊舟題。 / 行書 / 頃聞吳中北禪主僧。有定武蘭亭。是其師晦巖照法師所藏。從其借觀。不可。一旦得此。喜不自勝。獨孤之與東屛。賢不肖何如也。廿三日將過呂梁。泊舟題。 / 題跋 / 趙孟頫 / 廿八日濟州南待閘題。 / 行書 / 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右軍字勢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人(點去)今以為師法。齊梁間人結字非不古而乏俊氣。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終不可失也。廿八日濟州南待閘題。 / 題跋 / 趙孟頫 / 是晚至濟州北三十里重展此卷因題。 / 行書 / 廿九日至濟州。遇周景遠新除行臺。監察御史自都下來。酌酒于驛亭。人以帋素求書于景遠者甚眾。而乞余書者坌集。殊不可當。急登舟解纜乃得休。是晚至濟州北三十里重展此卷因題。 / 題跋 / 趙孟頫 / 十月一日 / 行書 / 東坡詩云。天下幾人學杜甫。誰得其皮與其骨。學蘭亭者亦然。黃太史亦云。世人但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此意非學書者不知也。十月一日。 / 題跋 / 趙孟頫 / 十月二日遇安山北壽張書。 / 行書 / 大凡石刻雖一石。而墨本輒不同。蓋紙有厚薄麁細燥濕。墨有濃淡。用墨有輕重。而刻之肥瘦。明暗隨之。故蘭亭難辨。然真知書法者。一見便當了然。故不在肥瘦明暗之間也。十月二日遇安山北壽張書。 / 題跋 / 趙孟頫 / 三日泊舟虎陂待放閘書。 / 行書 / 右軍人品甚高。故書入神品。奴隸小夫乳臭之子。朝學執筆暮已自誇其能。薄俗可鄙。可鄙。三日泊舟虎陂待放閘書。 / 題跋 / 趙孟頫 / 七日書 / 行書 / 余北行三十四(點去)二日。秋冬之間而多南風。船窓晴暖。時對蘭亭。信可樂也。七日書。 / 題跋 / 錢惟善 / 惟善重題 / 行書 / 蘭亭與丙舍帖絶相似。万金難購。蘭亭帖定武刻本妙逼真。區區模擬何足數。獨稱貞觀四名臣。惟善重題。
印記資料
鑑藏寶璽 / 乾隆御賞之寶 / 收傳印記 / 紹興(連珠印) / 收傳印記 / 趙孟頫印 / 收傳印記 / 天水郡圖書印 / 收傳印記 / 項氏子京 / 收傳印記 / 子孫世昌 / 收傳印記 / 寄敖 / 收傳印記 / 平生真賞 / 收傳印記 / 揚州季因是收藏印 / 收傳印記 / 宋犖審定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