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與公共電視台共同舉辦之《神木之森民眾記憶番外篇》影片徵選活動,感謝各界熱情參與與投稿。本次徵選活動由資策會協助執行,邀請民眾利用國家文化記憶庫網站資料進行創作,以影像記錄屬於自己的歷史記憶與情感連結故事,經評選後,以下五件作品入選,誠摯恭喜入選者!
神木之森民眾記憶番外篇 入選作品簡介
序 |
作者 |
作品名稱 |
片長 |
作品簡介 |
授權方式 |
1 |
梁文賓 |
一張10年車票 最後的告別之夜 |
2分16秒 |
中壢火車站,在1893年由清朝政府所創設,百年以來,已歷經3次的改建 ,2024年6月15日晚上關站熄燈。 |
CC BY-SA: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台灣 |
2 |
陳宜玲 |
《神木之森》喚起七年前美好的旅程 |
1分55秒 |
《神木之森》點亮我塵封的回憶。七年前,阿里山鐵道載我穿越雲霧,馬蹄彎上汽笛長鳴,聲音像時光的迴響。車票、紀念毛巾仍靜靜躺在櫃裡,如今因一部影片再度重生。AI能複製影像,卻無法複製那份風聲與心跳的溫度。感謝守護鐵道的人,守住的不只是鐵軌,更是我們最真的記憶與臺灣的美好 |
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3.0台灣 |
3 |
黃震營 |
黑金歲月-三貂嶺百年足跡 |
2分55秒 |
受到神木之森記錄片的啟發,來到台鐵宜蘭線與平溪線交會的三貂嶺聚落,這個曾經因煤礦而繁華的小站。透過實地拍攝訪談,了解礦業沒落後人口外移,以及近年因觀光資源,再度吸引遊客造訪的過程和現況。 |
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3.0台灣 |
4 |
黃雅琳/楊惟宸 |
會呼吸會吟唱的屋子-走進鄒之屋 |
2分27秒 |
• 這篇報導為呼應 《神木之森:阿里山森林鐵道紀行》 所傳達的精神內涵: |
CC BY:姓名標示3.0台灣 |
5 |
劉育民 |
阿嬤的火車嗚嗚 |
1分30秒 |
88歲老阿嬤,第一次去阿里山,童心未泯,學著火車汽笛聲。 |
CC BY:姓名標示3.0台灣 |
※ 作品由 AI 技術協助創作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