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起每周聽到校內廣播,催促學生們去操場集合的聲音,看著青天白日的旗幟在天空中飛舞,頂著無情太陽的學生們,兩眼無神的看著升旗台,呆滯地聽著校長日復一日的叮嚀,現在回想起來,「國歌」的意義確實也會隨著時代改變。
中華民國政府在臺灣執政時,為統一思想、培養愛國情操,「三民主義」的思想留在盧多數年長者心中;隨著時代演進,三民主義先是由大學聯招考試中心宣布廢除考試科目,爾後教育課綱改制,三民主義正式被「公民課」給取代,大學端則將三民主義學術化,或是轉為「國父思想」課程。
許是時代的安定、經濟貿易型態的轉變,又或者該歸功於政治風氣的開放,階段性的思想轉變無可避免,嶄新的進來、過時的淘汰,就好像世間不變的定理,不過所謂三民,包含「民族、民權、民生」三個領域所追求的自由、平等及富足,卻依然是現代備受重視的問題。
2025年、民國114年,10月10日國慶日,依然歡迎廣大鄉親朋友,早上九點來到總統府廣場前觀禮、參與國慶升旗大典,一同高唱逐漸淹沒在時代洪流中的國歌與國旗歌,重溫中華民國的歷史,了解自己的國家發展及民族記憶。
📖除了資訊,關於柑仔店的故事,歡迎觀看10月主題文章:
https://tcmb.culture.tw/zh-tw/subject
#國慶日 #中華民國 #114歲生日 #雙十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