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綠島咾咕石古厝

跟綠島咾咕石古厝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綠島咾咕石古厝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綠島有火燒島之稱,一般人提到綠島就會想到「監獄」、「人權」,然而屹立在老聚落裡的「咾咕石厝」見證島嶼歷史;綠島地區傳統房舍多以珊瑚礁岩「咾咕石」砌成,因海島地區早年缺建材,居民會以海底挖取回來的珊瑚礁石砌牆蓋屋。此外,為了對抗強烈的東北季風,綠島傳統石屋格局方正、牆壁厚、較低矮、門窗也小,主屋前後院配置廚房、畜舍,目前綠島之傳統石屋以柚子湖聚落最多,但已無人居住;而其他房舍散落在中寮、南寮、公館等村。


老建築亦是咾咕石屋,坐落於綠島鄉公舘聚落內,為具有七十多年歷史之老屋,據屋主姚麗吉口述,老建築於日據時期原為以白茅草為屋頂鋪設之茅草屋,1937年美國郵輪胡佛總統號於綠島公館外海擱淺,船上780人在綠島居民協助下全數獲救,而本建物之主要樑柱正是以胡佛總統號之木材作為樑柱,至今仍可見其樣貌。至於部分咾咕石建物原為來自恆春的師傅協助建設,其整修年代已不可考,因咾咕石之特性,牆體厚外牆厚約1尺二(約40公分);內部隔間牆厚約1尺(約30公分),然而因歷經多次修建目前建物僅部分角落得見。


台東縣自然與人文學會號召社區居民將老建築以傳統工法修復,藉由地方社區之力以傳統咾咕石、木頭等整理破損的地方,並重新鋪上新屋瓦,不用鋼筋水泥破壞原貌,進行修繕與再利用,作為推動生態旅遊之據點。學會同時在綠島持續推動生態旅遊,包括旅遊結合寄居蟹安家計畫、護蟹行動或提供在地文化體驗活動,如手作柴魚、花生糖及花生豆腐等;同時將在地食材海鮮、花生、番薯等作物,結合飲食文化及傳統慶典,製作食物物產,如綠島魚粽、海鮮包、鰹魚辣醬、花生糖等,提升文化價值,並創造在地就業機會及經濟效益,打造成為認識綠島深度之旅的起點。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
可容納人數
25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0.0
所在地-經度
0.0
是否開放
撰寫者
吳紀昀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