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份公文來自連江縣政府檔案室所收存的1950年連江縣漁會之漁具採購公文,統計1950年分運於馬祖四鄉五島的漁需用品品量,用來申請物資入境,以便掌握和管制進出各島的貨物內容及數量。
實施戰地政務(1956-1992)時,漁民做漁具的原物料,如公文中所見的大竹、竹皮、稻草、紅柴等,多是由漁會統籌各村漁家需求後,委託採購組至台灣採買。特別在漁汛前因為要製作漁具,用料需求大,漁民就會開始團購、準備辦季頭(蝦皮漁汛前的採購過程),採購回來的貨品會統一運送至指定港口,各村、各漁家再各自前往領取。以北竿來說,當時指定貨物進出的港口即是午沙港。
午沙港,行政區劃歸屬於塘岐,為戰地政務時期的軍用港,也是北竿貨物集散地,凡運送彈藥和米糧的運補艦、交通船或原物料採購都一律從午沙港進貨。
根據北竿橋仔黃鵬武耆老所述,當物品載回午沙港後,輕便材料會用拖的、比較重的則會以舢舨運回各村。黃鵬武(1950-)耆老回憶,有時風浪太大船無法行駛,又沒有車能載送,六十公斤的竹皮也得用人力扛,搬的時候拖地的竹皮就會有沙沙、沙沙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