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橋仔民防隊

圖為塘岐國小現地照,根據地方耆老所述,過去塘岐國小為橋仔民防分隊的受訓地點。

戰地政務時期(1956-1992),以「全民國防」、「軍民一體」的概念,規定凡馬祖18歲至45歲的青壯年男性、16歲至35歲女性均編列進民防組織,並根據其年齡、性別或職業性質分配到不同區隊,有婦女隊、機動隊、軍勤隊、船舶隊等。民防隊需定期出操受訓、做例行防務工作,如夜間站哨、巡邏、擦槍打靶,有時也須協助軍方挖戰壕或坑道。諸多限令也使得當地以海維生的漁民在層層管制下受到極大影響。地方耆老提及,民防隊受訓期間,漁民無條件得配合軍事操練,不得出海捕魚,違規者重罰。

民防隊需固定集訓,頻率上每年一次,北竿橋仔黃鵬武(1950-)耆老,隸屬北竿民防大隊橋仔村中隊,他提及,世代施訓經驗有所不同,在他父親輩時須受訓一個月,到他進入民防隊時,受訓時長就已縮短至10天,到民國60年代末又變7天。他還記得機動隊受訓景況:成員大概早上六點多起、七點鐘集合、八點鐘準時整隊,帶頭的人手拿旗、隊伍拿著槍一路走走走,走到塘岐國小,接受軍事演習。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曹雅評(2017)。捕魚好苦啊!戰地政務體制下的馬祖漁業及漁民家庭處境。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2022)。黃鵬武【訪談】。臺灣歷史博物館傳統漁具漁法記憶蒐整計畫(4月19日),北竿鄉橋仔村。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創作者
    黃鵬武
  • 時間資訊
    採訪時間
    2022/04/19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