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麥寮地區的南北管相當興盛,當時有好幾個由拱範宮信眾組成的業餘子弟團,如:南管的「拱樂社」與北管的「絲竹軒」。這些子弟團以拱範宮的廂房來做為曲館,師父則從台北、鹿港等地聘請而來,團員除了利用農暇之餘練習戲曲,遇到地方上的神明聖誕或節慶祭典,也會出陣表演,為廟會活動增添不少熱鬧的氣氛。
目前拱範宮仍保留幾件絲竹軒的文物,有雕工細緻的彩牌與兩座精雕細琢的鼓架。彩牌的功能為向人說明這是哪一個軒社,因此上面還雕著「麥津絲竹軒」的字樣,而裝飾題材多以演義故事、花鳥瑞獸為主,使彩牌看起來更加的精彩豐富。
除了雕工精巧的彩牌和鼓架,還有幾面刺繡細緻的繡旗。以絲竹軒為主題的繡旗有兩面,除了繡上「麥津絲竹軒」字樣,兩旁還輔以雙龍護塔的吉祥圖案,此外,還有四面「三英戰呂布」為主題的人物繡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