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件為上尉通信官塗興洲在通信兵學校與同事的合影,大約在1964年(民國53年)後拍攝,地點位於桃園市平鎮區山子頂的陸軍通信電子資訊訓練中心,照片由塗興洲提供。
照片中可見五名身穿陸軍制服的男子,胸前大多配有名牌及通行證,塗興洲位於最右方,後方有約4公尺長的布告欄,依稀寫著:「慶祝元旦」字樣,在布告欄上方有「文化走廊」四個大字。
塗興洲在訪談中表示,1949年(民國38年)他跟隨部隊來到臺灣,擔任胡璉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的通信官,再透過長官引介進入位於宜蘭的通信兵學校擔任教官,照片中的同事大多是他在宜蘭時期的老戰友。塗興洲回憶起通信兵學校在宜蘭的日子,他說道:「宜蘭的冬天很冷,颱風又多,雨勢一大就淹水,當時我住在學校的宿舍二樓,有一次颱風來襲,一樓全被積水淹沒,我們這群軍官只能從二樓窗戶搭乘救難艇離開。」
根據陸軍通信電子資訊訓練中心校史記載,1961年(民國50年)9月的月「波密拉」颱風與隔年8月「歐珀」颱風,造成通信兵學校校舍損失慘重,校方與美軍顧問團顧問前往中壢、楊梅一帶勘查新校址,從楊梅月眉村、平鎮山子頂二處中抉擇,總司令部因山子頂位於中壢龍潭間,交通較為便利,且鄰近石門水庫校區廣闊環境清幽,決定在平鎮山子頂建設三層樓校舍,命名為「虎嶺營區」。通信兵學校從1953年(民國52年)施工,1965年(民國54年)6月底完工,1965年(民國54年)遷校完畢,塗興洲與照片中的四名同事也一同從宜蘭搬至山子頂。塗興洲指出,雖然山子頂周圍較為荒涼,但不像宜蘭經常陰雨綿綿,儘管也有颱風來襲,因地勢較高不會淹水,環境已經比過去好上許多,許多沒有分配到眷村的同事們,多會選擇在學校附近購屋成家,因此,在山子頂地區有非常多從通信兵學校退伍的榮民,從前的好同事,成為日後的好鄰居。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