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件為陸軍第五十七師的類眷村,2022年(民國111年)1月28日由青潮人文工作室研究員胡朝欽拍攝,地點位於桃園市平鎮區雙連里雙連二段。
照片中可見兩間連棟二層樓透天厝,均為RC鋼筋混凝土建築結構,外牆有紅褐色磁磚裝飾,右邊透天厝有用圍牆圍起前院。
當年,陸軍第五十七師駐紮在桃園平鎮的雙連坡營區,1972年(民國61年)前陳華亮在五十七師擔任經理連副連長,負責管理部隊120人的後勤補給,由於雙連里周圍都是農地或荒地,陳華亮與軍隊的輔導長二人攜家帶眷,便在營區附近找地蓋房子。首先,陳華亮從還在臺北市上海路二段一號營房的陸軍總司令部(今中正紀念堂位置)申請建材,派遣軍用卡車到總部載運紅磚、木頭與梁柱,再由雙連坡營區的兵工興建兩棟瓦房。
陳華亮說:「左邊這棟是我的房子,右邊是輔導長,屋子不大,這兩間小瓦房夠住就好。」1972年(民國61年)陳華亮被調往馬祖,1974年(民國63年)申請退伍,但他有了瓦房的成功經驗,因結婚晚沒被分配到眷村的陳華亮決定申請華夏貸款,如此一來便能向政府以較低的利率貸款買賣房舍。
最後,陳華亮號召8名五十一師的同事,透過朋友介紹找到建商,同在在小瓦房周圍尋找農地,為他們興建9棟二層樓透天厝,門牌號碼分別是2號、4號、6號、8號、10號、12號、14號、16號與18號。陳華亮笑說:「為了公平起見,大伙用抽籤的方式抽房舍,有了自己的房子,大家都非常開心。」雙連坡營區成為雙連里快速發展的其中一個原因,許多退伍軍人選擇在此落地生根建立家園,陳華亮當年的小瓦房,可說是五十七官兵落腳雙連的指標性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