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氣象班由空通校改隸空官校全体官生宇通校個長官留影紀念

物件為氣象班由空通校改隸空官校全體官生與通校各長官留影紀念,1956年(民國45年)4月14日拍攝,地點位於高雄空軍官校,照片由楊岱祥提供。

照片中可見合照的人眾多,每位軍官身穿空軍制服,戴著空軍軍帽,前面第一排的軍官盤腿,第二排的軍官是坐著的,後面三排的軍官皆是站立。軍官後方為樹林草叢。下方的黑框字從右到左寫著「氣象班由空通校改隸空官校全體官生與通校各長官留影紀念  45.4.14」。

楊岱祥在訪問時表示,在空軍機械學校學習2年畢業後,他考上空軍通信學校,選擇氣象訓練班就讀4年,其中剛好碰上氣象班改制,1956年(民國45年)4月氣象班就改隸空軍軍官學校,他也因此成為空軍官校學生。

空軍軍官學校成立的目的是時任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為秉承國父孫中山「航空救國」的遺志而設立。先在1928年(民國17年)10月南京陸軍軍官學校成立航空隊,隔年 3月改組為航空班,1932年(民國21年)8月於杭州正式成立「中央航空學校」,1937年(民國26年)因抗戰爆發學校遷往重慶昆明,隔年7月改名「空軍軍官學校」。抗戰勝利後遷回杭州,1949年(民國38年)隨政府遷往臺灣高雄岡山。楊岱祥曾就讀的「空軍通信學校」是在1937年(民國26年),因國民政府認為空軍通信技術人才缺乏,先在杭州成立「中央航空學校附設通訊人員訓練班」,而後因抗戰於1941年(民國30年)2月遷往四川成都更名「空軍通訊人員訓練班」,1944年(民國33年)更名為「空軍通信學校」,1949年(民國38年)隨政府遷臺而將學校遷往臺灣高雄岡山,其中的氣象訓練班原隸屬於空軍通訊學系教授處,1956年(民國45年)4月因通校擴編遷至空軍官校。

楊岱祥指出,氣象正科班期間,要學看天氣與分析天氣,他畢業後先到臺南機場擔任氣象官,平時需看天氣預報給航管中心,隨後就調往桃園擔任氣象官,先後在淡水、龍潭兩地福邑,直到龍潭陸軍總部後退伍。氣象官基本的工作是預報天氣,會看氣象圖,並給軍隊正確的天氣資訊,因而對世界各國來說,天氣的變化足以影響軍隊的成敗。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劉修圳/胡朝欽
  • 創作者
    楊岱祥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