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件為建國二十村第一代徐嬌妹在眷村中使用的竹篩與木製沙發,2021年12月23日由青潮人文工作室研究員黃崇禎拍攝,地點位於桃園市八德區徐宅。
照片中可見竹篩以竹篾片製成圓形,外觀呈現黃褐色,感覺使用多年。木製三人座沙發同樣呈現較深的顏色,扶手護經多年使用散發光澤,椅墊也散發年代感,上頭雖有多處修補的痕跡,但因過去用料實在,家具仍然堅固耐用。
徐嬌妹在訪談中表示,她的先生許常元過去在桃園空軍基地服役,二人婚後住在基地南側的建國二十村。當年,建國二十村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但自然環境好,四周都是農田、水溝與埤塘,因軍人薪資大多微薄,眷村媽媽必須做家庭代工貼補家用,有時會到拿著竹篩到水溝撿田螺,或是去田裡採摘野菜。來自苗栗的徐嬌妹善於製作榨菜、蘿蔔乾、鹹菜等下飯小菜,竹篩便是用來曝曬風乾食材的工具,只需一點點的榨菜或蘿蔔乾,孩子們可以吃下一大碗米飯,節省多餘的菜錢。
徐嬌妹提到,在過去物資匱乏的年代,眷村的媽媽大多勤儉持家,竹篩與木製家具至少使用超過50年,從住在建國二十村時就在家中,椅腳斷裂也捨不得丟棄,只得自己修修補補,更重要的是,這些物件是她去世的先生許常元曾使用過的家具。2013年(民國102年)後,建國二十村被拆除,空軍眷村居民被迫搬家,這些家具便跟著徐嬌妹一同來到新家,雖然眷村、先生都已消失,但對徐嬌妹來說,家具上的記憶、美好的眷村時光永遠留在她的心中,不曾遺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