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飛機零件做的鋼製「水杯」

物件為凌雲一村第一代楊海壽在眷村中使用的鋼杯,2021年(民國110年)12月24日由青潮人文工作室研究員胡朝欽拍攝,地點位於桃園市蘆竹區楊宅,鋼杯由楊海壽的妻子邱阿麵提供。

照片中可見鐵製的杯子上有些許生繡,外觀呈現銀色,感覺上已經放置許久。鋼製的杯子上印有軍徽的符號但已模糊不清,手柄上看得出使用多年的痕跡,杯子雖看似老舊生鏽,不過只要稍微沖洗,依舊可以使用,鋼杯是當年楊海壽在凌雲一村時所使用,至今已有數十年歷史。

邱阿麵在訪談中表示,先生楊海壽過去在桃園空軍基地服役,他有位同事名叫莫良新,同樣是負責基地中的機械維護。莫良新手藝非常好,他上班時經常將飛機的廢棄零件用來製作生活用具送給同事。照片中的鋼杯即是莫良新於空軍基地做的成品。楊海壽過去經常鋼杯喝茶喝酒,杯子還上印有陸軍軍徽,

儘管楊海壽在1981年(民國70年)左右不幸病逝,邱阿麵一家也搬離居住多年的凌雲一村,但這件先生曾使用的杯子仍跟著他們家,捨不得將其丟棄。

建國四村第二代劉先昌回憶,1949年(民國38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初期,經濟環境不佳,許多空軍機械學校畢業的維修員都精通鐵工,他們可以將飛機廢棄的鐵片加工,做成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給同事或家人,如廢棄的鐵片可以做成杯子、蒸籠、儲米缸等,這些鐵片加工的用品不只耐用,還可以留下來當珍貴古董或紀念用。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劉修圳/胡朝欽
  • 創作者
    胡朝欽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