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抗戰憲兵李選訪談錄:接受偽憲兵與戰犯審判

影音檔案為抗戰末期憲兵第1團李選的口述訪談,2015年7月22日、2016年9月25日、2017年7月5日、2017年8月3日由青潮工作室郭冠佑訪問記錄,地點位於臺中市西屯區的李家舊宅。

李選在訪談中表示,1946年7月,他跟著憲兵第1團奉令調往南京。從貴陽去南京的陸上,他們汽車、火車、輪船都搭遍了。在抵達南京後,他們很快接收了日軍在南京的倉庫。

剛到南京時,一群人換上質量比國軍制服還要好的日軍制服與裝備,然而他們這樣的裝扮,在南京市民眼中觀感實在不佳,所以很快又奉命換回原本的制服。憲兵第1團在南京也接收了一部分汪偽政權的憲兵,李選表示他們不會歧視對方,都一視同仁。

李選抵達南京後,他這個排駐守國防部,負責門衛與升降旗。他感到最為光榮的事蹟便是經常與另外三名憲兵去「國防部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值勤。他說道:「我參加過審判的戰犯有谷壽夫與磯谷廉介,他們都是日本中將。南京大屠殺殺人比賽的野田毅、向井敏明的審判我也有參加,他們兩個比賽殺人,一個殺105人,一個殺106人。勝利後他們原本逃回日本,後來才押回來審判。這些日本戰犯,來了就是一個一個的審問,去定他們的罪刑。」

相關資料顯示,南京戰犯軍事法庭在1946年2月正式組成,法源依據是《審判戰犯條例》,主要審判的對象是駐日盟軍總部引渡給中國的日本乙級、丙級與中國各地移交的日軍戰犯。法庭的位置在中山東路上的勵志社,由福州人石美瑜擔任庭長,審判的戰犯包含軍司令官剛村寧次。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郭冠佑
  • 時間資訊
    採訪時間
    2015/7/22
  • 媒體類型
    聲音
  • 時間分期
    內戰時期(1946-49)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