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空軍監察中心少校:任信友

空軍監察中心少校:任信友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空軍監察中心少校:任信友

任信友,陝西綏德人,1931年生,為家中長子,還有兩位弟弟,小弟後來被過繼給他房。任信友家境富裕,父輩為陜西著名軍閥,家裡有副官隨侍在側,還可供任信友就讀當地的私立中學。然而任信友的父親因為吸食鴉片,30幾歲就過世,父親死後家道中落,為了生活任信友選擇棄學報考軍校,開始從軍生涯。

因為空軍軍餉比起陸軍更多,任信友選擇報考空軍入伍生總隊,後來進入四川成都的空軍通信學校。在空軍通信學校就讀期間正值國共內戰,1948年蔣中正命令全體轉往臺灣,任信友便跟著軍校一起坐船到高雄岡山。1950年畢業,便一直在空軍內部任職通信員。

1965年,在桃園大溪空軍監察中心任職的任信友經由同袍介紹認識妻子林美齡,二人相戀結婚後搬入大溪忠勤三村,育有三名子女。任信友經常前往離島或國外執行任務,因此在家的時間並不多。1981年,任信友退伍,1989年才第一次返回陝西探親,與妻子在陝西經歷了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動盪,幸而平安歸來。任信友對陝西的家人一直有愧疚感,因此探親時都會帶先進家電和一些美金,贈送給內地親戚。

2002年,任信友過世,他的一生見證了軍閥的大起大落,也體會了家道中落與環境遽變,他隨著空軍部隊輾轉遷徙,印證了軍人在亂世中只能與國家共進退的命運。


王淑真從小在金門長大,家境並不優渥,母親與祖母替人做新娘禮服維生。她家中有九個姊妹,曾就讀金門示範中心國民小學(今中正國民小學)。民國47年(1958)念小學時,八二三砲戰開打,對王淑真來說,每日戰戰兢兢地躲避砲彈,是她童年時最深刻的回憶。她說道:「砲打過來我們就要趴下去,或是躲在防空洞,每家每戶都有防空洞。」王淑真表示,她家住在模範街的三合院,屋內有一座防空洞,洞內四周用洋灰塗抹,洞口則以木板掩蓋,王淑真笑著說:「家裡的防空洞很深,空間很大,還可以在裡面打麻將呢!」在王淑真的記憶中,姐姐跟嫂嫂總是把家中打掃得一塵不染,還會有專人來檢查環境衛生,他們還特別重視廚房的清潔。當年,姊姊們在家打掃,年紀尚小的王淑真負責爐灶的柴火,每天得到山上拔草,她說:「那時金門很窮,沒有什麼炭,家附近的山上、田裡都光禿禿的一片,大家都拿著耙子去搶草,連木頭都沒有,後面環境才慢慢變好。」王淑真感嘆,現在的金門變化很大,遍地綠油油的樹和草,想到當年大伙搶草生火的往事,真是不勝唏噓。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人物與團體
建檔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資料來源
王哲謙
撰寫者
王哲謙/胡朝欽
創作者
胡朝欽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媒體類型
照片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1945~)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