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為羅培裕口述訪談,2021年09月13日由輔仁大學學生林郁甄紀錄,地點位於南投中興新村羅培裕之住家。
羅培裕為中國河北人,他在訪談中說道:「我在家中排行老三,雙親都是務農維生,小時候曾到河北廟的私塾就學,學習美語和蒙古語,鄰近畢業時政府開始實施『知識青年從軍計畫』因此我入伍貴州夷武二年五司。」1945年日本投降後,羅培裕又擔任三個月的少尉軍官,之後經考試分發至貴陽青年中學。三年後,共產黨攻打貴陽,羅培裕再次從軍(青年軍第四期),在四川重慶復興官訓練三個月後,被分發到貴陽的黔寧山。後來他所屬的軍團被共產黨驅趕,部隊和國民政府從貴陽撤退到廣州,殘餘的軍隊在廣州重整為「陸軍第36師」後,搭船到海南島。
1949年12月,羅培裕抵達臺灣高雄港,搭乘火車到苗栗後,前後擔任不同單位(砲兵連、工兵連、人力運輸員、步兵連)的指導員,紀錄長官、幹部在軍中的動態。指導員的工作繁雜,容易使人厭煩,因此羅培裕在北投復興崗政工幹校二期招生時加入該校體育系,修足學分後回到陸軍步兵學校擔任教官。退休後羅培裕投身教育,先到高雄國際商專擔任體育老師,再通過國防乙等特考。1973年因友人推薦,羅培裕進入省政府辦公,擔任省訓團課務課長。公務員退休後,羅培裕過著打網球、游泳、爬山旅遊的生活,也曾回中國探親,育有一男二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