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拍攝於2021年(民國110年),琵琶和銅鑼這兩件樂器原本是九甲戲演員蔡鳳嬌所有,蔡鳳嬌過世後,家屬把這兩件樂器及蔡女士生前的戲服、髮飾等捐贈給彰化縣政府文化局。
琵琶為南管琵琶,名為「攬月」。琴頸上貼有螺鈿裝飾,面板上雖有兩處損傷,但大致上保存相當良好,重量比一般琵琶稍輕。南管琵琶的形制為四絃、琴頭曲、琴頸窄、梨形琴身寬腹且扁,有四象九品或四象十品,琴板上有兩個月牙形鳳眼。採橫抱的方式以指尖撥奏。一直以來皆認為南管琵琶留有唐代四絃琵琶的遺制,形制跟彈奏方式皆與現代國樂琵琶稍有不同,如國樂琵琶採十二平均律,有六象二十四品或二十五品,梨形琴身較窄,左、右手皆發展出許多技巧,大幅增加表現能力,使國樂琵琶成為一件可以獨奏的樂器。
另有一面銅鐘,鑼心有乳狀突起,形制類似北管凸心大銅鑼,但是尺寸小,直徑約30公分,所以通常繫上繩子掛在手裡敲打。銅鐘會出現在北港的轎前吹(或馬陣吹)、南部靈寶派道士後場,或部分戲曲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