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南大圳自1920年開工已屆百年,時至今日,這座水利設施依然是嘉南地區重要的灌溉設施,其背後是百年來水利職人日常維繫與經驗傳承的結果。他們的故事,值得被細細紀錄。
興建於昭和4年(西元1929年)的曾文溪渡槽橋,為嘉南大圳南幹線輸水的重要設施,除了運送水源的關鍵作用外,更曾兼作公路橋使用,扮演南北交通的樞紐。如今,渡槽橋的南側被水利單位評估會阻礙水流,因此遭到拆除,使得渡槽橋呈現斷橋的狀態,也讓渡槽橋等具有古蹟性質的水利設施,在工程與文化資產保存之間的平衡與取捨議題,受到各單位的矚目。
在曾文溪渡槽橋的案例中,也呈現出文化資產單位與水利單位互相了解、共同溝通的重要性。文資單位理解水利單位對於設施的管理與維護方式,是以整段流域的穩定為主要考量,促進彼此單位的互信;水利單位則透過文資相關展示,將民眾較難以理解的工程考量,以更簡單的方式呈現說明,也可以提升社會對於水環境變遷、水與人互動關係的了解。
曾文溪渡槽橋的使用議題,雖在一開始有些許摩擦,但在文資單位與水利工程單位的後續溝通下,目前已有定案。透過共同參與及討論,進而實現各單位友好且互惠的有效合作,共同維護臺灣的水利文化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