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南大圳自1920年開工已屆百年,時至今日,這座水利設施依然是嘉南地區重要的灌溉設施,其背後是百年來水利職人日常維繫與經驗傳承的結果。他們的故事,值得被細細紀錄。
分歧工作站屬於「幹線工作站」,為嘉南大圳南北幹線的中心調節點,負責確認水源是否順利送至南北幹線的末端,因此,具有關鍵地位的分歧工作站,是與烏山頭水庫同時建造完成的。
從烏山頭水庫放出的水,首先會經過約一公里左右的導水路,流至分歧工作站後,經過調節,分別往北側北幹線、南側南幹線的水路供應水源,北側的北幹線,流路約長47公里,南側的南幹線延伸至臺南善化的茄拔,流路長約10公里。幹線輸送的水流量,會依不同時期而有所不同,一般平均每秒可輸送20-40噸,逢二期作需供應農業用水時,最高每秒可供應60噸,一天最多可供應500萬噸的水。
分歧工作站的水閘門,現在透過經濟部水利署「智慧水管理——精進灌溉計畫」的改善,大部分的水門皆從以往的手動,改為電動開閉,水門開啟的幅度,則需參考各支分線的觀測資料,在工作站內記錄有相關數據,也建置線上系統方便管理,各站站長能夠透過線上系統,甚至能透過手機,遠端調節各站支分線的流量,省去不少來往現地的時間及人力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