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南大圳自1920年開工已屆百年,時至今日,這座水利設施依然是嘉南地區重要的灌溉設施,其背後是百年來水利職人日常維繫與經驗傳承的結果。他們的故事,值得被細細紀錄。
關於新烏山嶺隧道的施工情形,工程單位在一開始提出多個方案進行評估,依據地質、山勢、施工難易度、經濟條件等眾多因素,以及水利署的工程安全評估、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的勞動檢查等等,最終選定了距離舊隧道最近的方案。
在工程開始進行前,施作單位首先配合中油的地質圖實施地質鑽探,擬定降低甲烷量的方式,並加強通風、實施監測,以杜絕氣爆的可能並且進行人員管制。
為了因應當地的特殊地理環境,新烏山嶺引水隧道亦採用特殊工法。工程中,盡量減少使用需在壁面上打洞的岩栓、岩釘,以免引進過多的瓦斯與水,並改以噴凝土加厚。興建隧道前,一般隧道僅會設置鑽探孔以偵測地質,但新烏山嶺引水隧道已知含有瓦斯,因此增設5口3、400米深度的洩氣井,預先將瓦斯抽出,預防危險發生。
新烏山嶺隧道,雖有前人的經驗與史料留下,但由於工程難度,還是有許多繁複的前置作業,實為相當浩大艱難的工作。而「越域引水」之於嘉南平原農業灌溉的重要性,也使此工程勢在必行,進而造就了許多獨特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