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為陸光一村楊修慶口述訪談,2021年8月17日由青潮人文工作室研究員胡朝欽拍攝,地點在新北市五股區陸光新城。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臺,近百萬人外省移民來到臺灣,居住在陸光一村的楊修慶是移民潮中的一員。
談到為何離鄉背井,楊修慶在訪談中表示,他老家在江蘇鎮江南門外,有段時間跟著上海的叔叔學做生意,1949年5月18日透過叔叔介紹,來到胡克先將軍的部隊擔任傳令兵。同年5月27日,上海被解放軍攻克,楊修慶隨著軍隊搭漁船來到浙江舟山,再轉乘鐵橋輪抵達臺灣。楊修慶回憶,約有一萬多人分批上船,大多是要塞司令部的軍人,鐵橋輪由舟山群島出發,從基隆上岸後待沒一個多月,部隊被調至金門、廈門協防,1949年10月軍隊離開廈門,抵達金門水頭,楊修慶駐紮在裝甲兵營中,直到古寧頭戰爭結束後才回到臺灣。
根據《古寧頭戰役65週年》一書指出,1949年6月中旬,廈門要塞司令胡克先將軍感於金門地理位置特殊,島上卻無駐軍,並下令成立金門要塞司令部,派要塞第二總臺長周書庠為金門總臺長,將大部分人員移往金門。1949年10月24日古寧頭戰役爆發,27日戰爭結束,臺海局勢趨於穩定。楊修慶身為胡克先的傳令兵,跟隨部隊遷徙來臺的過程中,意外地成為歷史的見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