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耿馬縣人(現為雲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過去在雲南家中是獨子,在國共戰爭時加入滄緬縱隊,隨著部隊來到臺灣,是來到花蓮縣光復鄉開墾的雲南老鄉中最年輕的一位。
民國約50年來到光復鄉,初期位於大全村自租一間房子,日常生活採購之外也會常常與其他老鄉聚集在由虞際唐經營的勝利商號閒聊打發時間。除了領退休俸,平常以打零工維生,他也跟著老鄉在大興村的山上開墾種植橘子。約民國57年左右透過介紹認識一位在富里的客家女子結婚,並搬到大興村定居。因為妻子與虞際唐的妻子彭學古相當投緣,兩家常常會互相拜訪。
此圖為民國60年朱開貴(右後坐者)與妻子(左後坐者)及其兩名幼子在春節紀念的合照,他的妻子特地將照片贈於彭學古。朱開貴的兩位孩子後來就讀於富源國中,都是虞際唐之子虞會璋的學生。
民國約50年來到光復鄉,初期位於大全村自租一間房子,日常生活採購之外也會常常與其他老鄉聚集在由虞際唐經營的勝利商號閒聊打發時間。除了領退休俸,平常以打零工維生,他也跟著老鄉在大興村的山上開墾種植橘子。約民國57年左右透過介紹認識一位在富里的客家女子結婚,並搬到大興村定居。因為妻子與虞際唐的妻子彭學古相當投緣,兩家常常會互相拜訪。
此圖為民國60年朱開貴(右後坐者)與妻子(左後坐者)及其兩名幼子在春節紀念的合照,他的妻子特地將照片贈於彭學古。朱開貴的兩位孩子後來就讀於富源國中,都是虞際唐之子虞會璋的學生。


